原标题:
水质监测员龙海飞:奔走于实验室和河湖间的“大夫”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弘弢 韦寒
“藻类作为水体污染程度的指示生物,能够反映当前水环境的健康状况,这也是我们需要监测它的原因所在。”
3月12日,忙完取样、装框、镜检的龙海飞,将双手揣进白色实验室工作服兜中,耐心等待检测结果。
这是一次别开生面的诊疗,“病患”是红枫湖水体样本,“主治医师”是省水文局水质监测处一级主任科员(贵州省水环境监测中心检测室主任)龙海飞,诊断仪器是一台名为“藻类智能识别系统”的扫描分析设备。
30分钟后,一份检测报告从分析设备的打印出口递出,龙海飞拿起报告,细看后给出结论:初步判定样本为红枫湖内的假鱼腥藻、尖针杆藻、小球藻,含量未超标,不影响河湖环境。
龙海飞在检测水样。受访者供图
“龙主任不是在实验室分析水样,就是在去采样的路上。”在同事高慧超的眼里,身着白大褂的龙海飞,像是一名奔走于实验室和河湖间的“河湖大夫”。
每到一处采样点,龙海飞和同事便会使用采水器采集浮游生物,或用毛刷从附着基质上刷取着生藻类,或用采泥器从河床底质中采集底栖动物。
将这些被称作“水下哨兵”的水生生物带回实验室后,龙海飞通过显微镜观察鉴定,并出具监测和分析报告,定期为河湖做“体检”。
今年是他给河湖做“体检”的第十个年头。
2021年起,贵州省水文局对省内重点河湖开展水生态监测。截至目前,已覆盖全省371个水功能区、112个国家重点水质站、71个市(州)界断面、34个地下水监测站。
监测统计数据显示,全省水质优良河长占总监测河长的98.3%,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及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持续保持在100%。
每年4月至5月枯水期及8月至9月平水期,省水文局都会对红枫湖、草海、赤水河在内的贵州十大重点水域进行藻类监测。
让龙海飞欣慰的是,在定期监测和系统治理下,目前全省10个重点水域营养状态为中营养到中度富营养,未出现贫营养和重度富营养状况,河湖基本保持健康。
不止于此,省水文局按照省水利厅“加强科研成果转化运用”相关要求,于2024年购置了3台“藻类智能识别系统”设备,新设备最快半小时就能生成检测报告。
“现在我们有了基础站点和专业设备,缺的是人手。”龙海飞呼吁,希望有更多微生物学和水生生物学专业的从业者加入贵州“河湖大夫”的队伍中来。
来源:贵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