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成立内审科的初衷很简单,就是要及时发现问题、改进工作,让卫健系统运行更规范、高效、透明。”日前,郓城县卫健局局长刘灿星一句话道出初衷。自2024年7月在全市首创内审科以来,这一举措经过半年实践探索,形成了一套“防未病+治已病”的内审工作机制,织就了卫健系统健康防护网。

健全队伍,建章立制。“刚接手内审工作时压力山大!”内审科科长田红梅坦言。为了打造一支专业过硬的队伍,卫健局精选了4名财务和医疗业务骨干。通过轮训、驻点卫生院实战等组合拳快速提能。

为确保审计工作有章可循,内审科在成立之初就着手建章立制。他们走访22家乡镇卫生院,召开2次座谈会,访谈120余人次,最终制定了《郓城县卫生健康局内部审计工作实施方案》和《郓城县卫生健康局内部审计规定》,将审计触角延伸至财务、资产、采购等5大类38项指标。在双桥镇卫生院审计时,发现2023年某笔设备采购合同缺失,内审科没有简单追责,而是协助院里完善了采购审批流程,如今该院合同归档率已达100%。“每个审计项目都要经过立项、准备、实施、报告、整改五个环节,确保工作规范有序。”田红梅比喻道。

创新方法,落实整改。面对繁重的审计任务,内审科积极探索新方法。引入大数据审计模式,整合财务、管理等数据,通过智能分析快速定位风险点,避免了数据误判。在配合上级专项审计时,要翻好几天的凭证,仅用两周就完成了排查与整改,精准定位5类共性问题,可疑点一目了然,效率大幅度提高。

审计的关键在于治本,建立了整改跟踪机制后,每3个月开展一次“回头看”,既纠表象更要挖根源。截至目前,已完成2个单位审计,3个单位即将完成审计工作,发现问题20余处,建立11项规范制度。一些单位被限期整改,确保审计在权力范围内真正发挥监督作用。

防患未然,完善内控。除了事后审计,内审科还积极参与事前预防。他们针对固定资产、药品管理等提出3项改进建议,每季度开展内控检查,从源头上防范风险。“审计就像体检,不仅要查出病症,更要开出药方。”田红梅说,“针对乡镇卫生院普遍存在的固定资产管理漏洞,下一步将编制卫健系统风险防控指南,设计出‘一物一码’管理方案,目的是构建长效健康机制,让卫健系统运行更健_康。”

(大众新闻记者 蒋鑫 通讯员 赵考壮 张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