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10多年里35次打“飞的”赴阿克苏义诊,温州医生吴连拼——(引题)

援疆是一辈子的事业(主题)

浙江日报记者 王晨辉

3月15日中午从温州出发,23时赶到阿克苏;16日8时在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完成7台手术、两次查房等,当天傍晚坐飞机赶回温州……

这是温州医生吴连拼的一个周末,连轴转的工作节奏恰如他的名字——“连拼”。

49岁的吴连拼,现任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党委副书记。他还有着另外一个身份:援疆医生。作为全省第七批第一期援疆专业技术人员,2011年2月到2012年7月期间,吴连拼在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参与援疆工作,并担任副院长一职。回到温州后,他始终牵挂着阿克苏,一直与当地保持密切联系,截至目前,他先后35次打“飞的”到阿克苏,为当地患者义诊。

吴连拼常说,援疆是一辈子的事业,他会一直坚持下去,努力为阿克苏的乡亲们解除病痛困扰。


3月16日,吴连拼(中)在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开展手术。受访者供图

两小时手术,创造又一个“首例”

“祝贺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成功完成南疆首例心尖TAVI手术!”3月16日11时,记者来到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科会议室时,吴连拼刚和该院医生完成了一例在医院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手术,医院还为此举行了一个简单的庆祝仪式。

眼前的吴连拼,身材清瘦,面容俊朗,比实际年龄要年轻一些,但有些发黑的眼眶还是透露出疲惫。他说,这台手术的难度很大,自己全程保持高度紧张。

这种紧张的神情,把记者的思绪拉到了14年前。

2011年上半年,记者作为援疆记者第一次来到阿克苏,与援疆医生、时任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的吴连拼就有过多次接触。当时,35岁的吴连拼就对援疆工作充满激情,始终保持着紧张的工作节奏。

“我希望把我最好的工作状态发挥出来,为阿克苏医疗事业的发展做一份贡献。”吴连拼说。1年半的援疆工作,吴连拼参与介入手术逾800台。在他的主持下,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开展了慢性闭塞病变(CTO)等手术,填补了阿克苏地区微导管技术等7项技术空白。

如今,吴连拼在阿克苏创造的纪录还在延续。2012年7月结束援疆工作之后,他先后35次“飞”到阿克苏为当地群众义诊。10多年来,他和当地医生完成了众多高难度手术,创造阿克苏地区乃至新疆的多个“首例”。

3月16日的这台手术,难度非常大,一方面在于患者年龄大,另一方面在于病情状况极其非常复杂。患者82岁,不仅存在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的严重问题,还患有急性心力衰竭、慢性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多种疾病。同时,患者身体极为虚弱,手术风险被评估为极大。另外,由于患者肺部疾病,导致心脏严重转位,右肺萎缩,更加大了手术难度。

面对如此复杂和高风险的病情,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科立刻想到了吴连拼。在线上对患者身体状况、手术可行性和风险进行评估后,吴连拼认为,为患者施行经心尖 TAVI 手术,是目前最好的治疗方式。心尖TAVI手术是一种微创心脏手术,用于治疗严重主动脉瓣病变,特别适用于不能耐受传统开胸手术的患者。但这一手术对技术要求极高,此前阿克苏地区乃至整个南疆并没有先例,吴连拼于是飞赴阿克苏主持这一手术。

手术过程中,吴连拼负责难度最高的环节,并指挥多学科共同协作。两小时后,手术圆满成功。

“有吴连拼在,我们的心里就有底”

“感谢吴医生,通过这样的微创手术让我恢复了健康,重获新生。”3月19日下午,记者联系上完成手术的凯姆拜罕·艾尔西丁时,她声音宏亮,精神良好。

“每次看到病人恢复健康,是我最开心的事情,他们的肯定也是我坚持的动力!”吴连拼说。

在阿克苏援疆期间,吴连拼通过各种渠道和办法,举办业务培训班,为当地医院培训专业技术人才,拉开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创建自治区三级医院的序幕;他主持新疆心血管疾病综合诊治新进展研讨班,推广新技术、新项目;他现场指导日常的冠脉介入治疗和临床查房,手把手地带教医生;他多次到乌什县亚科瑞克乡皮羌村,送医送药。

“有吴连拼在,我们的心里就有底。他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在手术室,看着吴连拼忙碌的样子,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心内二科主任马建军连连赞叹。与吴连拼认识10多年来,他和医院心血管科其他同事一样,都取得了很大进步。

据马建军回忆,2011年3月,医院心内一科收治了一名65岁患者,该患者有10多年冠心病病史,2009年检查患有“前降支慢性闭塞病变”后,曾到一家大医院检查并做介入手术治疗,但没有成功。“当时我们准备进行开胸搭桥治疗,吴连拼却选择难度更大,但更合理的介入手术。”马建军说,整个手术过程,令在场所有医生都感触很深。手术中,吴连拼小心翼翼地将细若发丝的导管和导丝缓慢穿入到血管中,再把支架送到血管狭窄处建立“人工通道”。两个多小时后,闭塞病变部位打通了,第二天,患者便恢复了较好的精神状态,见到吴连拼时拉着他的手不停道谢。

当时的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负责人曾这样评价他:“与吴连拼一起工作虽然仅一年半时间,但给了我深刻的印象。他是一位医德高尚、技术精湛、谦虚谨慎、开拓创新、钻研业务的优秀专家和好大夫。没有他的辛勤工作,我们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开展许多新技术、新项目。”

尽最大努力,为第二故乡做点事

“阿克苏人民需要像你这样的专家和大夫!”直到今天,吴连拼的耳旁,还会时常回响起2012年7月结束援疆工作时,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负责人说的这句话。吴连拼当时表示,作为副院长,他的援疆任职虽然结束,但援疆的路没有终点。

“这是我对医院的承诺,也是我内心真实的想法。”吴连拼说,援疆工作让他对阿克苏地区,对阿克苏人民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他挂念并肩战斗的同事,也放不下那里的病人。

回到温州后,吴连拼和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的医生们保持密切联系,经常互相分享工作心得体会,讨论医学前沿研究和技术,对疑难杂症进行“网络会诊”。一旦碰到无法通过线下解决的复杂病例,吴连拼就会挤出一个周末打“飞的”前去阿克苏。

患者最多的一次,吴连拼曾连着两天做了14台手术。介入手术过程中,为了隔离电离辐射,医生要换上近10公斤重的电离辐射防护服,十几个小时的手术下来,吴连拼连手臂都抬不起来了。

担任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领导职务后,吴连拼主动分管援疆工作,细心挑选合适的医生去阿克苏工作,还组织阿克苏的医生来温州交流学习。“吴书记不仅业务能力强,工作拼,待人也非常随和。”在手术室外,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超声医师何永超说,2011年吴连拼来到阿克苏时,他还是一名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学生。如今,他已成了该院心血管内科团队的骨干医生。

何永超说,他的成长,离不开吴连拼的指导和帮助,让他收获最大的,是2024年到温州进修学习的经历。“在温州,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与技能。吴书记知道我是从阿克苏来的,对我非常关心,经常手把手进行业务指导。”何永超说,在一起时间长了,他对吴连拼的了解也越来越多,而最让他感动的,还是吴连拼对阿克苏的感情。

2024年1月1日,吴连拼来到阿克苏,完成了两台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植入手术。何永超问吴连拼,为什么新年第一天不在家陪家人?吴连拼说:“我们的假期可以随时调整,病人的病情不能拖!”

面对领导和同事的赞誉,吴连拼显得非常淡然。他说,援疆一年半,思念一辈子,这里是他的第二故乡,他会继续尽最大努力为家乡做点事。

来源:浙江日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