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工简报是由医工学人理事会整理的医工交叉领域一日内最新进展,内容来源为著名期刊、国内外知名媒体等。周一至周五工作日发布!
  • 医工简报音频内容已在喜马拉雅、小宇宙等平台上线,欢迎订阅收听~
    医工学人已建立各细分领域微信群聊(国内外医工交叉领域顶尖高校、科研院所、医院、企业等专家学者、硕博士、工程师、企业家等),欢迎加入医工学人社群(可关注私信)。

行业动态

儿童CT诊断参考水平新标准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WS/T 851—2025: X射线计算机体层成像儿童诊断参考水平标准》,并于 2025 年 7 月 1 日实施。

临床综合

JAMA| 微超声引导与磁共振引导前列腺癌穿刺活检诊断的比较研究



前列腺癌的精准诊断对临床治疗决策至关重要,传统 MRI 引导活检虽有效但存在设备依赖性和可及性限制。微超声(MicroUS)引导活检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其高分辨率和实时成像特性为前列腺癌诊断提供了潜在替代方案。3月23日,国际多中心团队在《JAMA》发表 OPTIMUM 小组随机临床试验,比较了微超声与 MRI 引导活检的效能。研究纳入 678 例初诊疑似前列腺癌患者,发现微超声引导活检对临床显著癌(Gleason分级≥2组)的检出率不低效于 MRI 引导(差异 3.52%,P<0.001),且联合 MicroUS/MRI 活检同样表现优异。

https://doi.org/10.1001/jama.2025.3579

医学人工智能

Lancet Digit. Health| 基于单帧静态图像测定射血分数的快照人工智能:一项多机构回顾性模型开发与验证研究



人工智能(AI)在快速评估心脏功能方面具有极大潜力,但现有模型通常依赖计算密集型的超声视频片段作为输入,限制了实时应用。开发基于静态单帧图像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估计模型,可显著提升便携设备的临床实用性。梅奥诊所心血管医学部的团队主导提出了一种二维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仅需单帧手持式心脏超声图像即可高精度预测 LVEF。该模型在多个回顾性和前瞻性数据集中验证,结果表明:即使每段视频仅取一帧,模型对 LVEF≤40% 的分类 AUC 仍超过 0.90(专家采集数据)或 0.85(新手采集数据)。研究还发现模型对心动周期相位敏感,为 AI 解释性提供了新见解。

https://doi.org/10.1016/j.landig.2025.02.003

医学成像技术

IEEETrans. Instrum. Meas.|基于改进电极布局与分类技术的电阻抗断层扫描手势识别系统



手势识别是人机交互和辅助技术中的关键环节,其准确性和可靠性对提升用户体验至关重要。然而,现有技术如摄像头或肌电图(EMG)存在视线依赖或信号干扰等问题,限制了其广泛应用。3月25日,西安交通大学未来技术学院的 WANG Sen 等人开发了一套基于电阻抗断层扫描(EIT)的优化手势识别系统,通过双环电极配置和改进的分类算法,显著提升了多场景下的识别性能

https://doi.org/10.1109/TIM.2025.3551444

康复(神经)工程

IEEETrans. Affective Comput.|一种基于显式/隐式任务脑机接口识别图像偏好的脑电图方法



开发基于生理信号的客观情感偏好识别技术,对于人机交互领域意义重大。3月25日,天津大学的LIYulei 等人提出了一种结合显隐任务设计的脑机接口(BCI)范式,通过分析事件相关电位(ERP)信号实现高精度图像偏好识别。该研究设计双任务实验,利用脑电信号在显性脑机操作中的注意力调制效应,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实现高精度偏好识别,在线实验的 Top-1 准确率接近 100%。

https://doi.org/10.1109/TAFFC.2025.3554534

可穿戴技术

Nat. Rev. Electr. Eng.| 用于转化医学的无线控制药物递送系统



无线生物电子技术通过集成无线控制释放、能量传输与通信模块,革新了新一代无线控释药物递送系统(Will-DDSs)的发展。3月25日,浙江大学顾臻/南科望/王金强团队在《Nature ReviewsElectrical Engineering》上介绍 Will-DDSs 的发展,重点阐述与药物释放机制、无线电源和通信相关的设计原则和策略,着重介绍了从慢性病管理到急性治疗干预的临床应用

https://doi.org/10.1038/s44287-025-00151-z

生物材料

Anal. Chem.| 声流控技术:2022至2024年的技术进展与应用



声流体技术作为声学与流体动力学的交叉领域,近十年发展迅猛,其通过精密调控声波实现对微尺度物体(如生物样本)的无接触操控,在生物医学诊断、材料合成等领域展现出重要应用价值。3月25日,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LIPeng 团队发表综述,系统总结了2022-2024年间声流体技术的突破性进展。研究重点包括:1)新型器件制造技术(如气溶胶喷印电极、柔性基底设计);2)颗粒操控创新(如纳米粒子聚焦、声学全息图案化);3)微流体精准调控(如锐缘结构混合器优化);4)体内应用探索(如声驱微型机器人脑血管导航)。该综述通过分析体声波(BAW)与表面声波(SAW)设备的优化策略,揭示了声流体技术在分辨率、通量和生物相容性方面的快速进展。

https://doi.org/10.1021/acs.analchem.4c06803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