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咬牙挂140万,觉得还能涨,今年降到120万,连看房的人都没了。现在每天刷中介APP,真的是焦虑。”

这不是随口说说,是小编我邻居最真实的吐槽……



而我邻居的情况也不是个例。或者说,我所在的这个城市,就不是个例。

我一位粉丝,成都的刘姐更惨,她2022年花160万买的郊区新房,如今同户型挂牌价跌到110万,首付都快亏没了。中介劝她:“要不试试再降10万?现在这行情,能出手就是福气。”



房价到底怎么了?什么时候才能触底?

今天咱们不聊虚的,只说大实话。

01、“跌跌不休”背后,藏着三个“隐形原因”

过去总有人说:“房价跌了赶紧抄底!”但这次的市场,像极了温水煮青蛙。你以为只是小幅震荡,实际上锅底的火早就烧穿了。

1、库存还是比较多

打开某房产平台,随便搜个二线城市:

重庆二手房挂牌量30万套,武汉14.7万套,青岛10万套……



就连一线城市也不乐观,广州某中介吐槽:“我们片区平均一套房要等300天才能卖掉,业主天天催,我只能劝他们多拜财神。”

更可怕的是,开发商还在拼命盖楼。

某三线城市的地产销售私下透露:“公司明知道卖不动,但银行贷款压着,不开工就得破产。现在的新盘,基本都是‘工地一日游’。销售比看房的多。”



2、年轻人开始“反PUA”

“买房?不如买自由!”95后小张的话代表了一大批年轻人的心态。

他在北京做程序员,月入2万,但坚决不买房:“首付掏空六个钱包,月供吃掉一半工资,万一被裁员,房子立马变法拍房。租房不香吗?随时能换城市,还能攒钱搞副业。”



数据更扎心:

2024年高校毕业生中,只有18%的人计划5年内买房,而2020年这个数字是47%。

3、利息降了,但不代表月供还得起

去年房贷利率降到3.8%,不少人欢呼“史上最低”,但很少有人算明白一笔账:

假设贷款100万,30年期的月供只比5.8%利率时少还1200元。

可问题在于——

收入涨了吗?



2024年私营企业员工工资增速仅2.1%,跑不赢通胀,更跑不赢月供。

杭州一位外卖小哥直言:“我送一单赚5块,房贷一天要还200块。现在听到‘低利率’就想笑,这不就是给快渴死的人喂滴水吗?”

02、触底反弹?先看看这三道“生死关”

每次房价下跌,总有人问:“是不是到底了?”但现实是,市场从不会按剧本走。想判断底部,得先闯过这三关。



第一关:土地流拍潮停了吗?

土地市场是楼市的晴雨表。

今年1-5月,全国300城土地流拍率高达32%,某中部省会甚至出现“零溢价成交”的尴尬局面。

一位房企投拓部负责人说:“现在拿地就像买彩票,中了是运气,亏了是常态。公司内部已经叫停所有三四线城市项目。”

什么时候流拍率降到15%以下,才算市场回暖的苗头。



第二关:二手房敢涨价了吗?

最近有个怪现象:

北京海淀的学区房悄悄涨了5%,而同一城市的远郊盘还在“跌跌不休”。

这说明什么?

只有核心资产才有底气反弹,其余的房子还在泥潭里挣扎。

苏州一位业主的经历很典型:他2023年把房子从280万降到250万,看房的人反而更少。“中介说,大家觉得我还能降,不如再等等。”



第三关:保障房入场搅局了吗?

今年住建部放了大招:

“十四五”期间,全国将筹建900万套保障性住房,覆盖30%的新市民。

深圳某科技公司员工算过一笔账:

“申请到人才公寓,月租金2800元;同地段商品房月供要1.2万。傻子才去接盘老破小!”

当保障房大规模入市,普通商品房的需求会被彻底分流。



03、接下来的买房指南:守住钱,看准路

面对这种行情,有人躺平,有人想赌一把。但真正的聪明人,早就开始做这两手准备。

刚需:

只买“三有”房:有地铁(1公里内)、有学校(省重点)、有医院(三甲)。

南京一位买房人分享:“去年买了鼓楼的老破小,虽然跌了10%,但租金能抵月供。反观同事买的远郊新房,房价跌了30%,租都租不出去。”



投资客:

远离“三无”资产:无产业、无人口、无政策的区域,买了就是不动产“垃圾”。

最近总有人问我:“现在不买房,会不会错过抄底机会?”

我的回答是:

“抄底是神仙干的事,凡人只能尽量少踩坑。”



当超市里的白菜都在打折时,没人会问“是不是最低价”,因为刚需的人早就囤够了。

房子也一样。

如果你急着结婚、孩子上学,就在核心区挑个降价狠的。如果为了投资,不如把钱换成能生金蛋的技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