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3月27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秦绮蔚通讯员 胡柳柳)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孤悬于珠江口伶仃洋上,被誉为“猕猴王国”“候鸟家园”和“红树天堂”。岛上,有一群默默奉献的都市护林人,他们长期面临着孤独和艰苦的生活条件,一代接着一代,用青春和汗水,守望这座海上“生命绿洲”。
2014年,蓝锋和他的新婚妻子一起到内伶仃岛工作,一晃10年有余。每天步行环岛巡护11.7公里,充满危险和挑战,银环蛇、金环蛇、眼镜蛇、竹叶青等时常可见。每每遭遇,他们都习以为常地用长树干淡定赶走,再继续工作。海岛最常见的自然灾害是台风。2018年台风“山竹”肆虐,给内伶仃岛留下遍地倒伏树木和垃圾,蓝锋和同事们奋战了一个多月才把环岛路清通,让生态廊道重焕生机。
经过一代又一代都市护林人的努力,内伶仃岛的猕猴家族已壮大到1200多只。 (图源: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熊展辉2005年第一次守岛,直到2010年工作调整才下岛,但2018年又申请返岛,理由是“想念岛上的猕猴”。熊展辉回忆道:“刚登岛时,条件艰苦,晚上10点停电,夏天闷热难耐,我们只好带上凉席到阳台睡觉。我们怀揣着对自然的敬畏和保护野生动物的决心,一步步走了过来。近年来,岛上的工作条件不断完善,岛上的生态也越来越好。” 随着内伶仃岛自然生态环境显著提升,猕猴家族也从200多只发展壮大到1200多只,“猴”丁兴旺。
渡轮,是登上内伶仃岛的唯一交通方式,船队承担起了保护区的海上交通和物资保障工作。“干我们这一行的,就没有白的。”今年52岁的骆庆焕皮肤黝黑,于1999年来到保护区,至今已有26个年头,是这里干得最久的“老船长”。骆庆焕主要负责岛上的后勤保障、两地工作人员的海上交通、协助海上科研、内伶仃岛和福田红树林周边海上巡逻等工作,有时候还会接到一些需要紧急救护的任务,基本上处于24小时待命的状态。“安全最重要。”20多年来,他始终秉着安全第一的原则,保持着零海上事故发生的记录。
巡护队长宋昌华自2000年来到保护区,就和这片红树林结下不解之缘。每天,宋昌华都会带领巡护员们驾驶着电动车,沿着6公里长的海岸线巡护,每天要往返多趟。海上滩涂巡逻更是一项特殊技能,他们单膝跪在滑板上,在滩涂上缓缓滑行,排查人为投放的渔笼、渔网。虽然条件艰苦,但他们却毫无怨言。
同为保护区巡护员的刘学清和陈玉琦也是多面手,识别报告抵深越冬的候鸟,修理亭子、清理落枝、疏通河道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正是这群朴实、有责任心、吃苦耐劳的巡护员,内伶仃岛和福田红树林湿地才得以保持其原始而美丽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