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纬38度“黄金农业带”上,甘肃省民勤县正以“点沙成金”的产业奇迹吸引全国目光。随着民勤沙葱、蜜瓜、人参果正式入选“2025年全国两会保供产品”,这座深居石羊河流域下游的县城再迎高光时刻。昔日戈壁荒滩间,一条年产值超2亿元的沙葱产业带强势崛起,以高效节水农业书写乡村振兴的“绿色答卷”。


甄建新查看沙葱墒情 卢武林 摄

民勤县光热水土资源组合优势突出,具备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的独特自然禀赋。沙葱作为高效节水型产业,具有耗水量少、生产成本低、收益周期长等特点,属一次投入多年受益的作物品种。

“听说我们村的沙葱上了全国两会,大伙儿都乐开了花!”大坝镇八一村村民甄建新难掩喜悦,“以前沙窝里的野菜,现在成了‘金疙瘩’。镇上教我们科学种植,统一销售,我家今年光种沙葱就挣了10万多元。这好日子啊,就像沙葱收入一样节节高!希望更多人能尝到我们民勤沙葱的好味道!”

在民勤沙葱产业核心区大坝镇,700余座日光温室与5000亩露天基地交相辉映。通过“四季轮采”模式,露地沙葱年收益达2万元/亩,温室栽培更突破10万元门槛。全国首个沙葱人工驯化示范基地在此落成,衍生出沙葱酱、腌制沙葱等深加工产品,配合冷链物流与电商平台,让“大漠翡翠”突破地域限制,远销宁夏、内蒙古、新疆直至广州、河北,完成从戈壁特产向国民食材的华丽转身。

目前,民勤沙葱种植版图已覆盖14个镇、5000余户农户,总面积达1.5万亩,年产量5.1万吨,综合产值突破2亿元。作为西北五省最大沙葱产业基地,这里正形成集种苗繁育、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

“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扩大规模、提升品质,推动沙葱产业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增强市场辐射力和影响力,让更多优质‘甘味’农产品走向全国,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民勤县大坝镇副镇长柳玉瑞说道。(记者:卢武林)

编辑:李筱

审校:周旦

责任编辑:李禄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