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2月28日,西北野战军取得宜川大捷,全歼国民党刘戡29军,这次胜利改变了西北形势。大捷后,彭德怀司令员向关中地委发来嘉奖令,并特意让关中地委书记兼关中军分区政治委员赵伯平带上军分区参谋长蒙定军,参加西野前委在白水县五庄镇召开的祝捷大会。
蒙定军照片
会后,彭德怀当面表扬蒙定军:“你们的情报很及时,很准确,对作战有很大帮助。有这样及时、准确的情报,一两年就可以解放大西北。”又说:“我们的军队虽然比胡宗南少得多,但我们有一支无形的军队却比胡宗南强得多。”
蒙定军在情报工作中做了什么贡献?获得彭德怀如此高的评价?
孤身卧底三十八军
1928年5月,年仅15岁的旬邑县宝塔小学学子蒙定军,在崔廷儒与崔维峻的引领下,毅然投身于旬邑农民暴动的洪流之中。然而,暴动惨遭镇压,蒙定军等参与起义的学生们不得不各自返回家中,以避风头。
次年春,即1929年,当蒙定军得知崔维峻已重返县城,担任教职的消息后,他迫不及待地前去拜访,表达了对革命事业的执着追求。同年9月,蒙定军受崔廷儒委派,前往甘肃泾川县加入冯玉祥部下的杨保诚旅,开展兵运工作。
1930年初,蒙定军等人利用蒋冯阎中原大战与陕西军阀内部纷争的契机,试图策动原冯玉祥部孙策轩团屈耀亭部兵变。兵变再失败后,蒙定军与战友们分散突围,各自返回故乡。
1931年5月,蒙定军在崔廷儒亲自带领,与崔维峻前往甘肃平凉,打入孙蔚如的陇东绥靖司令部。从此,蒙定军在这片敌营之中,开始了长达十七年的潜伏生涯。
当蒙定军抵达平凉时,孙蔚如已率十七师进驻兰州,仅在平凉留下一个绥靖司令部。因蒙定军有文化,被安排担任了绥靖司令部的文书职务。
值得一提的是,杨虎城麾下的这支部队,1932年叫十七路军,1932年起改称三十八军。尽管番号更迭,但其真正的主力部队始终只有一个师,即赫赫有名的十七师。
孙蔚如
1933年春,蒋介石调遣孙蔚如麾下的三十八军至陕南,围剿红四方面军。在此期间,蒙定军凭借其三十八军军部参谋处司书的身份之便,搜集了军用地图以及胡宗南在陕甘与陕南地区的兵力部署、碉堡修筑等至关重要的军事情报。
这些情报经由其旬邑老乡、我党党员崔维峻之手汇总整理,再由地下党员武志平秘密转交给位于川北的红四方面军。这份来之不易的地图,成为了当时红四方面军手中唯一一份正规的军用地图,被徐向前元帅视为至宝,长期用于指导作战行动。
1936年初,根据革命斗争的需要,蒙定军又向其上级崔廷儒提供了十七路军的兵力部署、武器装备等详尽情报,并附赠了一份红军急需的关于陕北、关中、陇东地区的军用地图。此时,红军正紧锣密鼓地筹备东征山西与西出宁夏的战略行动。党中央从蒙定军提供的情报中敏锐地洞察到十七路军不愿卷入内战、不会从关中地区进攻陕北的态势,因此得以毫无后顾之忧地将全部兵力投入到东征与西征中。
准备渡河东征的红军骑兵部队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在陕甘宁边区周边不断制造摩擦,胡宗南更是蠢蠢欲动,企图对延安实施“闪击”。蒙定军多次将胡宗南进攻陕甘宁边区的军事情报,包括军队部署、番号兵种、武器装备、指挥官姓名等核心信息,通过陕西省委派来的联络员王国同志带回省委,或在情况紧急时直接派人送至边区,甚至通过地下电台进行报告。
此外,蒙定军还成功将原三十八军一〇二团团长黎子淦发展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黎子淦交友广泛、善于应酬,在老家三原县享有极高的声望。在蒙定军的带领下,黎子淦积极搜集国民党在三原、泾阳、淳化、耀县等地驻军以及国民党保安团在边区周边驻军的情报。
1945年7月,黎子淦通过多方关系,成功获取了国民党正规部队准备进攻我军爷台山的情报,并将敌军的兵力部署、番号、装备以及进攻边区的时间与路线等关键信息及时送达我军手中,为我军取得爷台山自卫反击战的胜利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945年爷台山自卫反击战前沿
蒙定军在十七路军时期和三十八军潜伏长达17年。他为我党和我军搜集情报,他的信念与努力贯穿于整个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
巧按“卧底”打入胡宗南核心
1938年夏,陕西合阳才子杨荫东,受中共中央委派,加入三十八军。在国民党掀起的首次反共高潮中,他再次受命,凭借卓越表现考入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此后进入国民党步兵学校学习,并在重庆陆军大学“甲级将官班”连续深造两期,期间广结国民党高层将领,逐渐从一名地方杂牌军军官蜕变,融入了“中央系”的精英圈子。
1946年,周恩来指示三十八军工委,选派可靠得力的党员干部,打入胡宗南部,建立西安军事情报组。蒙定军第一时间想到了杨荫东这块潜力无限的“好钢”,于是精心策划了一场战略部署。
蒙定军要求杨荫东切断与三十八军及所有旧识的联系,充分利用军校同窗与教官的纽带,深化自己在“中央系”中的影响力,将自己塑造为一名对“党国”忠心耿耿的精英军人。
1978年蒙定军(中)和杨荫东(右)
同时,蒙定军将与杨荫东有过组织关系的地下党员及其家属安全撤回边区,以防万一,避免因熟识人员叛变或泄露机密而导致前功尽弃。
1946年8月,蒙定军巧妙指导杨荫东,借助昔日恩师——国民党西北行辕专职副参谋长刘任、行辕交通处少将处长郑士瑞及参谋处中将处长等人的力量,顺利进入国民党西北行辕,担任参谋处联合作战少校参谋,进一步“镀金”,伺机潜入胡宗南西安绥靖公署的核心部门。
同年12月底,蒙定军密信杨荫东“即刻返西安”。原来,蒙定军通过其在西安的广泛人脉,截获了一条至关重要的情报:胡宗南正紧锣密鼓地筹备进攻边区,为此特意委任原二十七军军长周士冕为国民党西北补给区中将司令。而这个补给区作为新建机构,急需人才补充。
恰在此时,周士冕也在通过其同学曾潜英探询杨荫东的情况。早在1945年,作为第四集团军司令孙蔚如将军副官的杨荫东,在重庆陆军大学将官班期间曾助力周士冕完成战术作业,赢得了周的青睐。如今,正值用人之际,周司令想到了这位昔日同窗。
周士冕
1947年春节,杨荫东被周士冕委以重任,担任补给区司令部办公室少校参谋。第七补给区的职责是负责陕西、晋南、豫西、川北、陇东等区域国民党部队的后勤保障。
杨荫东到任后,使我党掌握了该地区几十万国民党部队的供应分布、补给计划及至行动计划的详尽情报,为我党战略部署提供了宝贵的信息支持。
将胡宗南的兵力调防同步给彭德怀
杨荫东打入敌人补给区后,胡宗南的军事部署、作战计划以及步兵团以上、特种兵营以上的主官姓名、驻地、装备等重要情报,都被杨荫东及时报告给了西北野战军前委。因此,胡宗南军用地图上23万兵力的每一次移动,都反映在了彭德怀的军用地图上。
1947年4月下旬,杨荫东向我西北野战军提供了胡宗南主力向绥德、米脂推进,企图压迫我军东渡黄河的作战计划。我西北野战军得到杨荫东提供的情报后,派出一小股部队佯装主力,并给敌人造成溃逃的假象,引得蒋军穷追不舍。
与此同时,彭德怀将西北野战军主力隐蔽起来,待敌人大军北去之后,以三倍于敌的优势兵力于4月30日突然包围了敌主力所在的蟠龙镇,5月2日发起进攻,经过两天激战,全歼敌一六七旅,牛俘旅长李昆岗,缴获了大批粮秣,几万套夏装和其他军用物资。
1947年8月,中央军委根据杨荫东提供的胡宗南的军事调整计划,迅速调整兵力做出“西野主力南下,把战线扩大到敌占区,策应陈谢大军,使胡宗南不能南北兼顾。”的战略决策。
1948年2月,胡宗南部二十九军军长刘勘率两个整编师2.4万人,由宜君、洛川一线向宜川推进,妄图阻止我军南下。
彭德怀急电关中地委书记赵伯平,要求三日内将刘勘的军事行动、意图、番号兵力部署、兵员组成、武器装备等情况查明报西北野战军前委。
杨荫东根据指示,迅速将情报送出并由地下交通员孙光明交到赵伯平手中,由赵伯平转给彭德怀。
彭德怀根据情报,随即排兵布阵,制定了围点打援计划,以一部分兵力包围宜川,主力则在宜川西南的瓦子街设伏,取得了改变西北战场形势的宜川大捷。
西北野战军某部攻占宜川城
1949年,胡宗南军队在西北战场节节败退。杨荫东根据蒙定军的指示继续“卧底”。蒙定军要求他:“胡宗南撤退到哪里,就随补给司令部撤退到哪里。”
于是,“杨少校”随胡长官由汉中一路撤到四川剑阁,直到剑阁解放。
杨荫东打入胡宗南部3年多,为西北野战军提供了众多重要情报,却始终没有暴露,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蒙定军这位“幕后操盘手”慧眼识人以及周密细致的前期准备工作。
隐蔽战线的工作具有高度的隐秘性、复杂性和危险性,要求工作者具备坚定的信念、超常的胆略和智慧以及随时应变的能力。其中,信念和胆略是最重要的。正如蒙定军在给陕西省委写的思想总结中所言:
“经过旬邑起义和白色恐怖的锻炼,坚定了我对革命的信心和决心,我做工作没有灰心过,在抗日前线的战场上和在敌人营垒里没有胆怯过。”
1988年5月16日,蒙定军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7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