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企业单位在职人员,他在1992年之前就参加了工作。而对于1992年之前的工龄,实际上对于我们养老金的影响是非常的关键,因为他可能直接会影响到退休养老金待遇的水平,甚至影响还是比较大的,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呢?我们具体来分析一下其中的细节。
第一、1992年前的工龄,通常可以被认定为视同工龄
有很多人在1992年之前就参加了工作,而这个年限以前的工龄,都被称之为是视同工龄,那么拥有了视同工龄,也就相当于是拥有了过渡性养老金的待遇,最终自己倒数养老金的待遇水平,相对来说也会更高一些,我们试想一下,在拥有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那么还可以再增加一部分过渡性养老金,实际上还是非常不错的。
而视同工龄的认定,必须要通过有效的个人档案才能认定,如果你能够提供有效的个人档案,并且已经完整详细的记录了1992年之前的每一年工资变动表,包括你的入职审批表,等相关的材料,那么在办理退休的过程中,人社部门就可以确定你的视同工龄,最终就能够按照过渡性养老金来给予计算。
第二、并不是所有的人,拥有1992年之前的工龄都能认定视同工龄
这是因为有些人,他可能也在1992年之前参加工作了,但是他并没有从事国有企业单位的工作,也许他从事的是临时性的工作,或者说是在当时称之为是大集体之类的工作,那么这种情况下,集体类的工作实际上是无法认定视同工龄的,最终也就无法获得过渡性养老金的待遇。
而且这种集体性质的工作单位,不会建立相应的个人档案关系,所以我们也无法获得过渡性养老金的待遇,甚至也无法认定你的视同工龄,对于这一部分人群来说,他们就不会拥有过渡性养老金,所以说仅仅只针对于在国有企业单位,1992年之前工作,同时也具备相应的个人档案的人群,才能够认定视同工龄。
第三、对于养老金的影响非常关键
我们如果说能够认定视同工龄,也就是说在原有,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可以继续认定我们的过渡性养老金的待遇,拥有了这部分过渡性养老金的待遇,最终自己养老金到手的总额,肯定是会更高的,而且过渡性养老金的缴费指数也都会按照130%~140%来计算。
实际上比起我们正常的缴费水平60%,有些人可能会达到100%,还是要高了不少,所以说这是为什么有很多人在养老金方面比较高,是因为拥有了部分的视同工龄,尤其是企业单位退休人员。在1992年之前所参加的工作年限,都可以被认定为视同工龄对于自己今后养老金的待遇。计算是非常的关键。
综上所述
我们在办理退休的过程中,尤其是针对于在1992年之前参加工作,并且曾经在国有企业单位工作的人群来说,如果你能够正常提供相应的人事档案,并且在人事档案中有相对完善的招工表,包括每一年的工资变动表,而作为社保经办部门就能够主动的去认定你的视同工龄,最终就可以获得过渡性养老金的待遇,并且视同工龄越长的人,享受到过渡性的养老金待遇,也会更高一些。
感谢阅读,我是退休笔记,每天都会讲点退休知识那点事儿,有喜欢我文章的小伙伴,不妨可以加我的关注,因为这样的话就能够方便大家尽快的找到我,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