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全市检察长会议召开后,各基层院检察长学习领会会议精神,提出聚焦支点建设的思路措施,展示建功支点的奋勇之姿,全力服务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
(一)注重政治引领,校准巡察整改“定盘星”
牢牢把握巡察的政治属性,坚持从拥护“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将巡察整改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上级重大决策部署台账管理和跟踪督办机制,严格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持续擦亮检察机关鲜明政治底色。
(二)注重融入大局,奏响支点建设“协作曲”
聚焦荆州区“两地一心一区”战略功能定位,坚决扛牢服务支点建设、推动领跑发展使命责任,加大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违法犯罪惩治力度,一体推进扫黑除恶与“破网打伞清财”,扎实推进“化解矛盾风险 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坚决落实改进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巡察意见书,认真开展“保护科技创新”“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助力长江大保护”三个专项行动,加大就业、社会保障、食品安全、医药卫生领域的检察监督力度,持续做实检察为民。
(三)注重主责主业,牵住四大检察“牛鼻子”
坚持“四大检察”内在统一于法律监督宪法定位,深耕主责主业,维护执法司法公正。刑事检察要回归到办案基本职责上、回归到具体案件办理上,着力提升办案质效。民事检察坚持把专项活动作为有效路径,不断加大民事执行监督、虚假诉讼监督、支持起诉等履职力度。行政检察依托一体履职和府检联动,切实担负起公正司法、推进依法行政双重责任。公益诉讼检察规范用好诉前程序和起诉形态,努力做到“件件有实效、案案成精品”。
(四)注重守正创新,激活检察改革“动力源”
坚持实事求是,遵循司法规律,全力抓好各项改革任务落实。深刻领会“三个善于”“三个结构比”“三个管理”内在逻辑联系,围绕“压实管理责任”“转变管理方式”,提升检察业务管理现代化水平。完善法律监督方式方法,强化落实案件办理提示清单、自行补充侦查、办案影响、风险研判、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等高质效办案配套机制,持续开展大数据赋能法律监督专项行动,释放改革创新效能。
(五)注重夯基固本,筑牢队伍建设“压舱石”
直面队伍建设短板弱项,全面加强党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夯实基层基础。认真开展“干部素质和办案质效提升年”活动,推进“古城检察”口碑矩阵工程,以“五个意识”引领检察人员自身素能提升。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检,推动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狠抓“酒驾”“醉驾”、违规打牌和赌博专项整治,加强检察人员日常监管,狠抓“三个规定”落实,确保从严治检不留盲区。
(一)坚持党的领导,以绝对忠诚筑牢政治根基
深刻认识湖北加快建成支点、荆州整体提升“七力”的重大意义,自觉在支点建设大局中谋划和推进检察工作。持续推动政治与业务融合发展,注重理论学习成果转化,通过“第一议题”及时学习、中心组深入研讨、党组会安排部署、落实情况及时报告,确保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二)坚持严格依法办案,以科学管理提升办案质效
一是抓牢办案质效。深刻把握“两个回归”,重点开展实质性立案监督、侦查活动监督,常态化运行简案快办机制。二是强化高水平管理。开展“执法规范化建设年”活动,完善办案规范体系,合理设置内部案件把关流程,推动构建检察业务“大管理”格局。三是落实司法责任制。进一步加强案件质量评查,开展文书质量评比活动,对案件办理质量不高的,通过约谈、通报等手段进行督导。
(三)坚持同向聚力促发展,以更高定位服务支点建设
一是助力更高水平平安建设。依法严惩黄赌毒、盗抢骗等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犯罪,做实做细风险隐患排查工作,推动沙市区综治中心检察工作室规范化运转、实质性发挥作用。二是营造良好法治化营商环境。积极拓展检察护企中心和检察工作站实际运用效果,围绕纺织服装、汽车配件、化工制品等辖区重点产业,做好创新主体合法权益和知识产权综合司法保护。三是聚焦洪湖流域治理重点任务。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围绕生态环境修复、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城镇农村污水直排等方面加强监督,深化“府检联动”形成监督合力。
(四)坚持抓牢队伍建设,以务实举措锤炼能力作风
一是聚焦人才培养。探索青年干警成长“导师制”培养模式,通过一对一结对帮带、检察官大讲堂、青年读书会等平台培育更多“行家里手”。二是强化廉政建设。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市委巡察组巡察反馈问题整改为契机,举一反三抓好党务、业务、财务等关键环节。三是深化品牌赋能。优化升级“凝沙成峰”党建、“小红沙”未成年人法治教育、“三联式”矛盾化解等特色品牌,在丰富内涵、健全机制、增强实效上持续发力。
(一)以巡察整改为契机,持续深化全面从严管党治检
认真履行巡察整改责任。全面梳理现有规章制度,结合巡察反馈问题,查找制度漏洞和薄弱环节。定期召开整改工作推进会,确保整改任务按时完成。全力服务全省支点建设。把检察工作向“支点建设”聚焦聚力,扎实做好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着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做好虚假诉讼先行试点工作,积极落实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抓实全面从严管党治检。全面压紧压实党组主体责任与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大力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
(二)一体抓实三个管理,继续提升四大检察业务质效
助推案管工作提档升级。在“大管理”格局中调整案件管理模式,推进大数据模型应用。加强部门协作配合,有计划、分步骤落地落实“每案必检”。狠抓刑事检察质效提升。扎实开展“化解矛盾风险 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继续深化公安机关、监察机关监督协作机制,通过文书评比、学习培训、庭审观摩等多种方式提升办案能力。开展好检察听证、司法救助等工作。全面推进民行检察力度。加大民事执行监督、虚假诉讼监督力度,建立信息共享和线索移送机制。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保护,积极开展支持起诉工作。加强对“小过重罚”等突出问题的监督,与行政机关建立常态化的沟通协调机制。继续深化公益诉讼检察。深化跨区域执法司法协同联动,积极拓展案源线索,合力筑牢长江生态法治屏障。深化“公益诉讼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监督活动,敢于起诉维护公共利益,实现以“诉”促“治”。
(三)统筹抓好队伍建设,有效扩宽途径培养优秀人才
持续推进人才培养工程。对标全国先进检察院,精准查摆差距,补齐工作短板,主动筹办业务研讨交流,全面提升检察队伍整体素能,持续优化“江检铁牛学堂”。持续优化部门人员配置。开展全面的岗位分析与人员评估,确保各岗位人岗相适、人事相宜,积极推进干警一专多能建设,全力培养造就堪当重任的复合型检察人才,为检察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一)坚持为发展强基,锻造铁军展示检察风采
落实和完善司法责任制,坚持管案与管人相结合,一体抓实“三个管理”。发挥制度激励引导作用,激发检察官自我管理的内生动力规范。刑检部门检察官联席会议机制,引导督促刑事检察人员严格依法和高质效履职,锻造培养业务精湛的行家里手和兼具业务指导、领导素能的后备力量。推动检力资源向民事、行政、公益检察合理倾斜,引导各部门向内挖潜盘活检察资源,推动解决履职结构不协调问题。
始终抓牢亮点打造和品牌建设,“蓝白并肩 兼香更远”品牌相关经验获省、市充分肯定,结合前期品牌创建经验,持续做实“乐乡荆英”“人大+检察”“控申夕阳红”等特色品牌,努力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
(二)坚持为大局服务,依法履职体现检察担当
持续推进“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积极参与“规范涉企执法监管行为优化发展环境”两个专项活动。在微信公众号设立企业诉求入口,搭建沟通平台,畅通检企联络渠道。严厉打击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犯罪,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运行,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金融安全。
大力推动“府检联动”,持续深化“人大+检察”。紧盯民生热点、痛点、堵点问题,持续开展中心城区停车乱象安全问题治理、养老领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推进代表建议与检察建议双向衔接转化。聚焦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强化执法司法信息数据融合共享,协同开展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规范化建设,勇担支点建设战略使命。
(三)坚持为法治担当,精耕主业展现检察作为
依托与公安机关出台的《推进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 加强立案监督、专项监督的工作办法》,对2024年呈多发高发的危险驾驶罪、盗窃罪等五类案件加大监督力度,监督纠正有案不立、有罪不究、刑事“挂案”等突出问题。同时,借助刑事检察诉讼跨度长、覆盖领域广的特点,将其作为民事检察、行政检察和公益诉讼监督案件线索的重要来源。通过主动采取“一案多查”的方法,对每一起案件在刑事、民事、行政方面是否存在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情形进行评估、审查,通过建立信息互通、线索移送、联合办案等机制,充分发挥检察一体化的优势,精准拓宽法律监督线索渠道,全面优化“三个结构比”。
1996期
整理|李冰冰
责任编辑|王云飞 黄娇
编辑|余静
点“在看”给我一个小心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