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检方对共同民主党党首李在明二审无罪判决提起上诉,将触发多重政治效应:
一、政治极化加剧
案件成为朝野对决核心战场。若检方胜诉,共同民主党或发动大规模抗议,借"司法迫害"叙事凝聚支持;尹锡悦政府若被认定干预司法,可能重蹈朴槿惠覆辙,加剧中间选民背离。执政党国会席位劣势(108/300)恐进一步扩大。
二、权力格局洗牌
2027大选格局生变:若李在明最终丧失参选资格,共同民主党需推新候选人(李洛渊/金东兖),引发党内权力重组;执政党若过度依赖司法打压策略,或刺激温和保守派转向第三势力,削弱国民力量党基本盘。
三、民意分化危机
进步派选民(20-40岁)可能因"反建制"标签强化对李在明的支持;中间选民则因司法政治化加剧离心倾向,或导致2027年低投票率与民粹势力崛起。
司法改革倒逼
案件暴露检方权力垄断痼疾,可能推动《高级公职者犯罪调查处》扩权改革;最高法院判决倾向性或将引发法官任命程序改革争议。
国际连锁反应
共同民主党若遭削弱,尹锡悦对朝强硬政策(如废除《919军事协议》)将更少受国会制约;政治司法化风险可能影响外资对韩法治环境评估,冲击财阀关联企业。
四、困局循环警示
李在明案再现"青瓦台魔咒",折射韩国司法与政治深度捆绑的体制顽疾。历史经验(卢武铉自杀、李朴入狱)显示,此类事件往往以社会撕裂为代价推动政治转型。若不能实现司法独立改革,韩国恐难摆脱民主化三十年后仍陷权力恶斗的周期性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