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一步改善水环境?给老百姓更多获得感?3月24日,第三十三届“世界水日”、第三十八届“中国水周”暨提升水体清澈度共建美丽幸福河湖现场会举办。2024年以来,上海一直致力于水体清澈度提升试点建设。如今,提升水体清澈度取得阶段性成果。
1 “水净”变“水清”
清澈见底或水体透明度要大于80厘米是上海市水务局提升水体清澈度的核心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2024年,在多年治水工作成果之上,上海市进一步开展水体清澈度提升试点建设,聚焦老百姓身边的河道,以水美村庄、水美社区、水美公园、水美校园、沪派水乡重要区域、重点水体保障区域为抓手,建成了包括浦东海沈村、徐汇上澳塘、华东师范大学丽娃河在内的40个“水清水美”试点。
奉贤浦秀村也是上海提升水体清澈度建设项目之一。得益于此,公园内水体环境大有改善。除浦秀村外,去年以来,奉贤区一共对25条区级自选河道、407条街镇自选河道开展了治理。为提升水体透明度,奉贤区财政安排了专项资金2100万元,专用于河湖水体清澈度提升项目。经过治理,水体水质从Ⅳ~Ⅴ类逐渐稳定至Ⅲ类。而水体透明度从治理前的30厘米,提升至80厘米以上。
经过治理,奉贤区浦秀村桃花廊庑河道水质大为改善
奉贤区水务局副局长高艳介绍,浦芳西闸路河自2024年5月开始治理后,目前已达到1.5米清澈见底成效。而5米至7米深的“上海之鱼”水体在治理后,清澈度甚至达到2.5米至3米,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Ⅲ类水,呈现出水草摇曳、鱼游浅底、水禽翩跹的自然生态景观。
2 “绿水”点成“金”
“水体治理环节包括清淤疏浚、生境营造、水生系统构建、运行管护等工作,浦秀村江岸线1.5公里长、8米宽,从施工整治到养护,前后只花了2个月。”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生命学院教授王丽卿介绍,“水里面种植有矮生苦草等植物,投放有贝类、螺类等生物,主要用来吸收净化氮磷等营养物质。”
这套生态保护和修复技术借鉴自十余年前“上海之鱼”的治理经验,主要应用了“水生森林系统净化技术”和“生物操纵技术”进行生态建设,以沉水植物为先导,深水区搭配茎生草、浅水区搭配基生草、滨水区搭配浮叶植物和挺水植物,形成错落有序的水生森林系统,充分利用生物间的协同作用、营养级联等关系来增强水体自净能力。
初春时节,奉贤区浦秀村桃花廊庑,前后两条河川流而过。清风徐来,桃花落满湖面,湖面清澈见底,苦草随波荡漾。奉贤浦秀村庄行镇郊野公园如今已成为备受户外露营人士欢迎的打卡地。公园横跨渔沥村和浦秀村,占地14.76平方公里,河道、车道穿梭其间,错综复杂,渔沥港、南竹港、庄浜河等众多水体汇聚在此,形成四通八达的水系。夏季周末,不少人在河边嬉水乘凉。
“在2023年前,这里还是‘又脏又乱’的场景。”来此定居的周武教授说,如今,他正在此打造民宿、艺术馆和企业家交流平台“三合一”示范基地,希望与当地政府一起打造乡村振兴的示范点,找回农村的质朴。他表示,现在这里不仅空气好,环境好,水也较以往清澈。这两年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来此游玩打卡。据他介绍,自家民宿已预约至七八月份。
通过生态整治和产业融合,浦秀村探索出一条“水生态价值转化”的发展路径,成为农、文、旅、业、居融合的乡村社区样板。如今浦秀村从原来村民口中的“又破又锈”华丽转身,实现村民年平均增收近6万元。奉贤区水务局副局长高艳表示,生态投入已逐渐转换成生态价值,并进一步转化成城市发展的经济价值,变现进入寻常百姓家的口袋。从“十三五”至“十四五”,奉贤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从3.5万元提高至4.5万元。
2025年,在去年40个试点的基础上,上海计划继续推进20个水美村庄、10个水美社区、10个水美公园,推动河湖水体向“水清”“水美”转变,预计到2026年底,将完成100个河湖水体清澈度提升建设试点,形成一批水体清澈度提升实践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