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在航行于薄雾中的轮渡上,透过马达激起略带腥气的水雾,打量着对面逐渐清晰起来的灰色的外滩万国建筑群,阔别已久的故乡----我的出生却未曾成长之地,终于真正的让我触手可及了。
彼时的沪上在我眼中,优良传统的工业基础,似乎并未在城市街景中体现出相应的繁华。每周回到从南市区拆迁至浦东的外婆家,在拥挤的55路公交车上挤到一度怀疑它是否是上海唯一一条驶向外滩的线路;而渡过黄浦江,立刻沉静下来的夜幕中的浦东大地,却向我散发着未知的神秘的气息。
然而,东方明珠却在我每周的来回奔波中悄然动工,不知不觉,待我临近毕业时,东方明珠的灯辉第一次划亮浦东的天际线,浦东开发开放的蓝图开始在陆家嘴的土地上真实地绽放,开启了新的乐章。
而我的生活也随着毕业的来临开启了真正的扎根于故土的新篇章。当时大学还处于毕业分配工作的时代,来自各省的生源毕业后基本上毫无悬念地回到本省建设家乡,而我则幸运地带着同学们的祝福进入了位于浦东的金融分支机构工作,随后又调往陆家嘴的新建总部工作。
在陆家嘴的最初的几年,高楼春笋般鳞次栉比不断破土而出,成群的建筑如参天巨烛般开始在陆家嘴的夜幕中闪亮,与外滩的彩色灯光秀交辉映照,一同反射着历史与现代的轮廓,我以为所有的一切都业已尘埃落定,至臻完美,我一度认为这就是永远的陆家嘴。
在进入新世纪后,陆家嘴却仍在变化、成长,宛如不断拔节的春笋,不断给人以惊喜。大厦逐渐开始涌入了更多的商户,周围有了更多的来自天南海北的同事,陆家嘴以更开容的态度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陆家嘴,那个曾经高冷的闪耀之城,逐渐开始变得具有烟火气。原本隔绝的大楼之间开始互通,地上、地下的连廊连接着各处楼群和新建的商场,夜晚的空城景象早已一去不复返。环球的美食购物、博物馆美术馆、咖啡节音乐会,不仅方便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更是令游客们流连忘返。金融城,不再仅仅是一座标志性的金融中心,更是一座时尚与艺术之城。
与影视中谈笑举手间流转上亿的精英事业不同,我的工作可谓平平无奇,那些个没有香槟鲜花也没有开幕剪彩掌声雷动的平凡的日子,是真实而详尽的,是细小而琐碎的。没有惊魂动魄的谈判和起伏,我们在各自的工位上,日复一日地将案头工作分解细化,踏实地守卫着自己的一片小小天空。这平淡的日常,是城内众多金融从业者的点滴生活,是岁月馈赠在平凡里的热爱,如长江活水般汇集成江海,最终在这片土地上拥有天长地久和浩瀚大海。
工作间隙,我时常站在中银窗边欣赏历久弥新的金融城。
当春风拂过陆家嘴中央绿地,那些浓淡不一的树冠波澜起伏,一簇簇地荡漾开来,如阳光飘洒在碧绿的湖面上,波光粼粼起来,而一群不知疲倦的飞鸟仿佛滑出水面的银鱼一般正好从中掠过。
有时天雨濛濛,云层遮住了天空,陆家嘴三件套被云雾环绕,却又顽皮地冲破云层,在水墨之间露出金属色的楼顶,好似巫山神女峰在向你俏然地微笑。
有时晚来放晴,霞光飞舞,层林尽染,金融城如琥珀般幻化出琉璃色彩,整个熠熠生辉,放佛立刻会有魔法奇迹从中释放出来。
岁月流转日夜不息,转瞬间新一代的金融人已经开始逐渐成为中流砥柱。昔日带着一丝遗憾离开的同学与我重聚陆家嘴,带着藤校归来的子女——未曾想多年后,留在上海的我和他们的子女成为了共同的建设者。我们两代金融人在城内聚首共同建设这圆梦之城、未来之城。这日日的耕耘,料将一代代传承下去,不仅在金融城内,也在整个国际金融中心不断续写新的奋斗篇章。
作者:路冰
工作单位: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惠金融事业部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