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3 月20日上午,安徽省红十字会、省卫生健康委、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联合主办了“老兵·新生”春分缅怀诵读会,历经多重困难终得以顺利完成角膜移植手术的11岁的浩浩(化名),在台上深情朗诵了一封特殊的感谢信。这个曾因意外失明的少年,在经历了九年的黑暗与辗转求医后,终于在安徽省红十字会普瑞眼角膜库的帮助下,接受了角膜移植手术,重新拥抱光明。这场跨越近十年的生命接力,不仅是公益力量与专业医疗团队的协同,更是捐赠者和受捐者生命延续的守望。
意外致残:两岁孩童的黑暗童年
时间回溯到 2016 年,年仅 2 岁的浩浩在玩耍时,不慎被螺丝刀划伤右眼。剧烈的疼痛与浩浩的喊叫声让父母惊恐万分,他们立即将孩子送往当地医院救治。然而,由于当时医疗条件有限,浩浩的右眼虽保住了眼球,却因角膜严重受损留下了不可逆的白斑。随着年龄增长,白斑逐渐扩大,浩浩的右眼视力日渐模糊。
“孩子刚开始还小,不太懂视力问题意味着什么,但看着他因为看不清东西而经常摔跤、碰伤,我们心里像刀割一样,” 浩浩的母亲回忆道。为了给孩子寻求更好的治疗,夫妻俩带着浩浩辗转于多家医院,从县城到省城,从浙江到上海,尝试了各种可能的治疗方案,却始终未能改善浩浩的视力。医生的诊断也一次次让他们陷入绝望,“角膜白斑过于严重,唯一的希望是角膜移植,但角膜供体非常稀缺。”
漫长等待:公益力量点燃希望之光
角膜移植手术的关键在于优质的角膜供体。由于我国角膜捐献资源有限,等待合适供体的过程往往漫长而煎熬。浩浩的父母并未放弃,他们一边关注着角膜库的动态,一边鼓励孩子积极面对生活。随着浩浩逐渐长大,视力障碍对他的学习和生活影响愈发明显,“他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正常读书、运动,没有办法像正常孩子一样融入学校的集体生活,他自己内心也开始变得自卑,不爱说话。” 母亲的话语中充满了无奈。
转机出现在 2025年年初,安徽省红十字会普瑞眼角膜库传来好消息,浩浩终于等到了爱心人士捐赠的角膜,全家人欣喜若狂。合肥普瑞眼科医院角膜病专科刘红山教授及展欣医生迅速为浩浩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角膜位于眼球屈光系统的最前端,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接触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容易发生感染和外伤。角膜白斑是指角膜损伤愈合后留下的白色癫痕,是眼科常见的疾病,不仅影响美观也影响着视觉功能。角膜移植手术不仅需要精准的技术,还需要对患者的眼部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如果浩浩在早期就能接受角膜移植手术,可能视功能会比现在更好一点,后期除了手术恢复,还要加强视功能的训练。”角膜病专科展欣医生介绍道。
生命接力:专业团队铸就复明奇迹
3 月4 日,浩浩被推进了手术室,手术过程持续了近1个小时,在操作精确到微米的微毫之间,刘红山教授与展欣医生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娴熟的手术技巧,成功为浩浩实施了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这让焦急等候在手术室外的浩浩父母喜极而泣。经过一周的住院观察,浩浩的术后恢复情况良好,有望通过后续的视觉康复训练进一步提高视力,浩浩家人不住的表达感谢,“感谢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是你们让孩子的世界重新有了色彩”。
光明背后:公益与医术的双重力量
浩浩的成功救治,离不开安徽省红十字会普瑞眼角膜库的公益支持。捐献眼角膜,这不仅只是书面上的几个字,而是重获光明后和家人重见时欣喜的热泪,是读书写字时认真的目光,是看到世界后眼中对未来的无限畅想,它所承载的重量,只能用“生命”来形容。每一例角膜移植手术的背后,都承载着捐献者的无私与受益者的重生,为了让爱与希望不断延续,合肥普瑞眼科角膜库多年来一直积极参与和推进角膜捐献事业,坚定地担负着传递爱与光明的责任。
角膜病专科是合肥普瑞眼科医院的特色专科之一,汇聚了多位国内知名专家,以角膜病及疑难眼病专家、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原主任医师、留美双博士后刘红山教授为科室带头人,配备了国际先进的诊疗设备,能够开展各类复杂角膜移植手术,已为无数角膜病与疑难眼病的患者带去了光明与希望。
如今,浩浩已经回到学校,重新开始了正常的学习生活,他的故事不仅是一个关于坚持与希望的生命奇迹,更是公益力量与医学专业结合的典范。合肥普瑞眼科医院通过这场手术,也再次体现了医院在角膜移植领域的深厚积淀和不懈努力,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用爱传递光明”的宗旨理念。这场跨越近十年的光明接力,不仅照亮了浩浩的未来之路,更传递了在公益与医术的双重守护下,每一份坚持都可能迎来奇迹的温暖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