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节目

让我们一起走进章丘法院开发区法庭

法庭名片

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济南市唯一一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管辖面积154.13平方公里,是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012年,章丘法院在此设立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庭(以下简称开发区法庭),负责审理知产案件、破产案件、金融纠纷案件和涉公司案件,为辖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近年来,开发区法庭充分发挥集中审理优势,持续加强法庭现代化配置及队伍专业化塑造,以更强司法能力、更优司法服务护航辖区本土品牌发展。2024年被评为全省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表现突出集体。


走访“章丘铁锅”老字号企业。

守护匠心传承 聚焦“老字号”知产保护痛点

章丘素有“铁匠之乡”的美誉,其铁锅锻打技艺历经数百年传承,不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更是地方文化的象征。2018年,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的热播,章丘铁锅一夜爆红,订单激增的同时,仿冒侵权乱象也随之而来。部分作坊以次充好、滥用“章丘铁锅”标识,导致消费者信任度骤降,传统工艺陷入“品牌之困”。

对此,开发区法庭主动出击,联合区工信局、民政局、市场监管局等多部门成立专项工作组,通过实地调研、行业座谈、专家论证等方式,深入剖析问题根源,推动章丘区政府出台《章丘铁锅产业健康发展工作方案》,明确“章丘铁锅”集体商标的使用规范,并建议执法部门开展“打击铁锅假冒伪劣专项整治行动”,为“章丘铁锅”行业发展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目前,行业协会制定了《章丘铁锅团体标准》,从原料选择、锻打工艺到成品检验,形成全流程标准化体系。

为了进一步提升司法保护力度,章丘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田越洋带队走进“章丘老字号”“百年老店”孙铁匠铺,深入了解“章丘铁锅”从商标使用到生产投放的整体情况,并与企业负责人、员工代表进行座谈交流。

“以前总觉得商标注册是个形式,现在才明白,没有法律保护,再好的手艺也可能被‘山寨’拖垮。”一位参与活动的匠人感慨道。


发布典型案例。

以案释法 典型案例引领行业规范发展

典型案例是司法智慧的集中体现,更是行业规范的风向标。开发区法庭坚持“审理一案、治理一片”的理念,连续5年发布《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白皮书》,精选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覆盖商标侵权、专利纠纷、商业秘密保护等多领域。

法庭审理的“鲜辣婆”特许经营合同纠纷案入选“济南法院十大知识产权典型案件”,该案案涉合同名为“联营协议”,法官从合同内容、经营模式等多方面审查,认定为商业特许经营合同,最终判决解除合同并由特许方赔偿损失。案件宣判后,法庭联合商务局召开餐饮行业座谈会,明确特许经营合同的核心条款,推动行业合同范本更新,有效减少类似纠纷。

“典型案例的发布不仅是为了震慑侵权者,更是为了引导企业主动合规、创新求变。”开发区法庭庭长李鹏表示,开发区法庭通过发布典型案例、召开行业座谈会,提醒本地企业的注意义务,在引导保护知名品牌的同时鼓励创新,提升行业整体影响力。

“我们坚持以案释法、以判促调,每年审结知识产权案件800余件,调撤率达60%以上。”章丘区人民法院分管副院长任文明介绍道。


庭审现场。

护航本土品牌 司法服务助力“金字招牌”崛起

本土品牌是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山东百脉泉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本土特色”的知名企业,其“清照”商标被认定为“山东省著名商标”。某酒业公司取得“清照青”注册商标专用权后委托他人生产“清照青”白酒,经国家知识产权局宣告“清照青”商标无效后仍在生产销售。山东百脉泉酒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侵害商标权为由诉至法院。

承办法官经实地走访反复核查确认,两家企业在同一地域、同一行业,属于同业竞争者,而某酒业公司的“清照青”标识与百脉泉公司“清照”商标近似,构成侵权,最终判令某酒业公司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各项经济损失。

针对章丘铁锅、百脉泉酒业等本土龙头企业易受仿冒侵权的痛点,开发区法庭构建“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机制”,联合检察院、市场监管局、文旅局等成立“维权联盟”,搭建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平台,形成行政、司法与调解的保护合力。此外,法庭联合高校举办“知识产权云课堂”,邀请专家为企业研发人员讲授专利挖掘、技术保密等课程,助力企业从“制造”向“智造”转型。

从老字号的涅槃重生,到典型案例的示范引领,再到本土品牌的强势崛起,开发区法庭以专业化审判为笔,以联动化治理为墨,绘就了一幅知识产权保护的法治画卷。未来,法庭将持续砥砺前行,精心书写知识产权保护的优异答卷,让公平正义在每一个知识产权案件中得以彰显,推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事业迈向新高度 。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