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翔

3月26日,枣庄市新时代水土保持治理成效新闻发布会在会展中心召开。据介绍,截至目前,全市水土流失面积762.51平方公里,比2022年减少40.93平方公里,中度以上侵蚀面积24.61平方公里,比2022年减少15.75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持续呈现面积、强度“双下降”趋势,为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发布会上,枣庄市城乡水务局党组成员、市城乡水务事业发展中心主任靳明山作新闻发布。靳明山介绍,2023年,枣庄市在全省率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为枣庄市今后一个时期的水土保持工作制定了总体目标、基本思路、重点方向和行动计划。市辖各区(市)全部完成水土保持规划的批复实施,构建起完善的省、市、区(市)三级规划体系,全市水土保持工作步入科学化、规范化发展轨道。自《实施方案》印发以来,全市累计认定6批次卫星遥感图斑443处,查处违法违规项目165个,全部完成整改销号任务。强化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依法落实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制度,全市累计审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281项,自主验收报备162项,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超2亿元,通过不断推进“强监管”,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防控。

靳明山提到,自《实施方案》印发以来,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87.02平方公里,占省下达治理目标的108.75%。同时,完成5项国家、省级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1平方公里,总投资2953万元。通过系统治理,全市土壤流失量减少3.67万吨、粮食增产107.97万公斤、农民收入增加161.96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按照“示范先行,逐步推开”的思路,积极打造亮点,创建水土保持示范品牌。枣庄市马河水库、岩马水库增容工程实现工程“零弃渣”,入选水利部、山东省水利厅推广案例。市中区狮子山建筑石料用灰岩矿生产建设项目被评定为山东省水土保持示范工程,其治理经验为枣庄市同类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治理提供了样板。山东生态产品交易中心通过鲁南生态银行,以河湖生态资源开发、水权交易、EOD项目开发的方式,实现水生态资源价值转化,反哺生态建设,促进流域周边环境提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