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5年,人类第一辆汽车诞生在德国,创始人是卡尔·茨。前几日给大家分享一下日本、美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引发了不少读友的共鸣。今天我们将给大家分享一下,那么汽车工业的发源地的汽车产业现状又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解读一下。”

01—

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

欧洲是全球第三大的汽车市场,2024年欧洲汽车销量为1296万辆。同期,中国汽车市场规模为3143万辆,而美国汽车市场销量了1603万辆。

从汽车销量增速来看,欧洲市场2024年有0.9%的同比增速,也是低于中国市场的4.5%,以及美国市场的2.5%。

从内部结构来看:欧洲最大的汽车市场为德国,2024年销量为281.7万辆,同比下滑1%。此外,法国(-3.2%)和意大利(-0.1%)市场也在下滑,而英国(2.9%)、俄罗斯(5.6%)、西班牙市场(7.9%)在增长。

总的来说,欧洲汽车市场已经趋于饱和,特别是在西欧发达国家更是如此。而经济相对落后的西班牙、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增长率反而较高。



02—

欧洲人爱买欧洲车

在欧洲汽车市场上,德系、法系、意系车的表现,相比美国、日本、韩国和中国汽车品牌,表现更为出色。

在欧洲汽车销量前10位的品牌中,欧洲本土品牌占了7个,日韩品牌有3个(丰田、现代和起亚),美系和中系品牌没有进入前10位。

其中,德国大众汽车在欧卖了135.5万辆,居第一位;丰田销量为91.65万辆,排名第2;宝马品牌销量为77.02万辆,居第3位。此外,排名3-10位的品牌分别是:斯柯达、奔驰、雷诺、奥迪、标致、达契亚、现代和起亚。

总的来说,欧洲人最喜欢买的是本土汽车品牌,并且对中国、美国的新能源汽车兴趣不高。欧洲市场也为欧洲的几个大的汽车产业集团,提供一个很好的大本营。



03—

欧洲5大车企全球市场低迷

相比于欧洲市场的强势,欧系车企在2024年全球范围的整体表现,实在是很难拿得出手。事实上,2024年欧洲5大汽车产业集团,有4个全球销量在下跌。

其中,体量最大的是大众集团,旗下有大众、奥迪、保时捷、斯柯达等品牌,2024年全球销量为903万辆,销量居全球第2位,同比下滑了2.2%。

欧洲第二大车企是总部,设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Stellantis集团。它是由PSA集团和FCA集团合并而来,旗下有标致、雪铁龙、Jeep、菲亚特等品牌。2024年,这家车企的全球销量为542万辆,居全球第4位,同比大幅下滑了15.3%。

另外,宝马集团同期销量为245万辆,同比下滑了3.9%;奔驰集团销量为239万辆,下滑了4.1%。只有体量最小的法国雷诺集团,2024年销量略增了1.6%,同期销量为226万辆。



04—

欧洲车企如温水中的青蛙

总的来看,代表着欧洲汽车工业的五大汽车集团,年度销量数据可以说是非常拉跨的。我们之所以这么说,并不是要抹黑欧洲汽车工业。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同期中国车企的表现:

其中,比亚迪汽车2024年销量为427万辆,增长率为41.4%;吉利汽车销量334万辆,增速19.6%;奇瑞汽车销量268万辆,增长率为42.6%。

其实,欧洲汽车工业之所以,现在依然能在全球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背后主要的原因就是有欧洲本土和中国2大市场的支撑,并且还有了温水锅中青蛙的舒适。

欧洲人支持欧系汽车,这是其汽车工业的基石,自不必多说。而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依然喜欢买大众、奥迪、宝马、奔驰等欧系燃油车。

特别是60、70、80年代的中国老百姓,对德国制造有种品质情结,这不得不说是欧洲车企的幸运。不过,随着90、00后的消费群体的崛起,他们对新能源化、智能化汽车更认可,而古板的欧洲燃油车已经不能打动中国的年轻一代。



05—

欧洲车企亟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来看,欧洲汽车工业靠着欧洲和中国市场,依然还能获得相对滋润。虽然说整体销量在不断萎缩,但是没有陷入大崩溃。如今,欧洲汽车产业有两大问题亟待解决,不然很有可能会经历手机行业诺基亚式的陨落。

第一:减少对欧洲市场的依赖,遏制中国市场的下滑。

想要解决对欧洲市场的依赖,其实就是大力拓展新兴汽车消费市场,包括拉丁美洲、非洲、东南亚、印度等市场。而遏制中国市场的下滑,就没有那么简单了,因为它本身不是营销力度的问题,是产品迭代的问题,也就是第二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二:加速新能源化、智能化转型。

其实,欧洲的汽车厂商,在很久之前就意识到了汽车制造新能源化的趋势,也是率先在全球提出要在2030前停止销售燃油车的地区。

但是,事实上它们行动跟不上思路,如今依然严重依赖燃油车,并且在新能源汽车研发上几乎毫无建树。时至今日,美国有特斯拉,中国有比亚迪、吉利、奇瑞,以及众多的造车新势力,在插电混动、纯电汽车方面欧系车落后太多。



06—

最后

总而言之,当今的汽车工业时代,正在经历类似原来手机领域从功能机到智能机的转换,也正在从燃油驾驶车到新能源智能车过渡。而在这个决定全球汽车产业命运的关键时期,欧洲汽车厂商的表现仍然像是温水锅中的青蛙,再不改变恐怕颓势,将很难再挽回了!

最后,随着续航里程超1000km的固态电池,1000V高压快充技术的落地,新能源汽车有望全面迅速却带燃油车。用一句话总结:留给欧洲汽车工业的时间不多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