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特朗普宣称的“对等关税”生效,只剩下最后几天时间,他再次放出话来,重点提到了中国。值得注意的是,他提到了非常关键的三个字,但中国的态度非常坚决!
日前特朗普在白宫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了自己的“对等关税”政策,这项政策将会影响很多国家,但是特朗普还强调,将会保留一定的“灵活性”。这是特朗普这几天来,关于“对等政策”最重要的三个字;与他此前反复强调的“铁定实施”态度形成微妙反差。
有人认为,这是特朗普为紧张局势“降温”的示好,但细品其逻辑,不过是他对全世界进行敲诈的话术。所谓“灵活性”,本质是“看人下菜碟”,只要其他国家给美国足够的好处,豁免也不是不可能。这种将国际贸易关系简化为“交保护费换平安”的思维,完全就是“美国优先”策略的核心思想:以关税为杠杆,撬动他国让步,是一种纯粹的外交胁迫。
另一方面,这种“灵活性”恰恰暴露了美国现在的焦虑。自3月4日宣布对加拿大、墨西哥加征25%钢铁关税开始,再到威胁对货币贬值国家追加制裁,美国政府的关税大网越撒越广。但现实是,盟友集体反弹,欧盟直言这是“破坏多边贸易体制的危险举动”,日本、德国等经济体更是警告“全球供应链将遭受不可逆冲击”。面对四面楚歌,特朗普不得不用“灵活性”给自己留退路。既想维持强人形象,又怕真把全世界联合起来,让美国和美元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除此之外,特朗普在谈到“灵活性”这个问题时,还谈到了中国。3月中旬,他派蒙大拿州共和党参议员戴恩斯秘密访华,表面打着“沟通”旗号,实则是来
“兴师问罪”、试探中国底线;他特别想看到中国屈服,证明美国真的“伟大”了。这种“政治盟友打前站、白宫放狠话”的组合拳,特朗普在2018年贸易战中就玩得炉火纯青。但今时不同往日,中国外交部的回应直截了当:“美方若继续霸凌施压,中方必将坚决反制。”
中方的底气,来自“不过夜式反制”积累的威慑力。此前特朗普刚挥舞关税大棒的时候,中国24小时内连续公布了多项反制措施,其中包括公布对美740种商品加税清单;以及将雷神、洛克希德·马丁等美国军工巨头被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关键技术断供让五角大楼供应链一度瘫痪。中国限制镓锗等物项出口,直接影响到美国军机的雷达、软件等设备,F-35交付情况至今磕磕绊绊,关键的TR3/block4升级一直不顺畅,就被认为和中国的反制措施有关。
中方这些雷霆手段传递的信号再清晰不过:我们不怕战,也不避战。正如驻美大使馆早就放出话来:“对话大门始终敞开,但若选择对抗,我们已做好全面迎战准备。”
现在白宫内部弥漫着一股“赢”的狂热气息,睁眼赢,闭眼赢,一觉醒来赢赢赢,就跟邪教和传销洗脑一样。特朗普的“赢”学逻辑,在这场关税赌局中越发显得荒诞。他幻想通过对等关税“找回公平”,却刻意回避一个基本事实:美国长期通过农产品补贴、技术垄断获取超额利润,如今反过来指责他国“占便宜”,根本是双重标准。他的这些政策正在反噬美国经济,美联储3月报告显示,受关税预期影响,中西部农业州出口订单同比暴跌37%,得克萨斯州石化企业因中国反制性断供被迫减产。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2018年贸易战导致美国损失30万个就业岗位、GDP增速下滑0.5个百分点,而今特朗普却执意重蹈覆辙。不同的是,中国已构建起“双循环”新格局,半导体自给率突破70%,农产品储备足够应对三年极端情况。反观美国,通胀居高不下,债务规模突破37万亿美元,根本承受不起又一场全面贸易战。
倒计时8天,这场关税博弈早已超越经济范畴,成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缩影。特朗普的“对等关税”看似来势汹汹,实则外强中干,21世纪的世界经济,容不下19世纪的殖民式勒索。中国用行动证明: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而特朗普的关税大棒,终将成为砸向自己脚面的那块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