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说“子不教父之过”。然而细细想来,似乎我也没有怎么长篇大论地教育过孩子。所幸孩子渐渐地长大,并没有“走歪”,反而常常做出一些让人感到十分欣慰的事情。让我觉得那些为孩子付出的辛苦,都得到了回报。

我的性格十分随和。有时捡到了别人的遗失物,总是不急不躁地寻找失主。有一次在超市闲逛,捡到了一个手机,便耐心地到处询问。失主是一名超市的上货员。她看着失而复得的手机一脸激动,拉着我不让走,说什么也非得送我一个塑料泡面盒,就是方便面促销时绑着的那种赠品。这一趣事儿,常常被我拿出来当作笑话自我调侃,“哎呀,这半辈子捡过三、四个手机了,这一次总算得了回报了”。事情过去就过去了,从来也没想过要通过这件事教育孩子拾金不昧。

后来有一次,带着孩子去旅游,发生了一件趣事儿,却使我感触良多。当时在外地坐地铁,中途的站点列车马上启动时,儿子突然喊了一声“东西、东西!”便匆忙跑下了车。我和妻子一脸错愕,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儿,赶忙给儿子打电话。只听到电话那头,儿子气喘吁吁地说,有人把充电宝落在车上了,他拿着去追失主了。在目的地的站台,看着搭乘下一班地铁赶过来的儿子,我的心中满是欣慰。侧头看看妻子,她也一脸的骄傲。

我很喜欢电影《天下无贼》,其中“傻根”和便衣警察献血的桥段,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每每看到张涵予饰演的便衣警察在听到列车广播的献血求救时振衣而起,赶去献血的场景,心中就觉得他的样子很酷、很帅。前些年与妻子结婚二十周年的时候,便商量着去义务献血,想着以这种特殊的方式,来纪念我们一起度过的岁月。然而郁闷的是,在妻子献血后,我却因为血压问题未能如愿。留下了一个小小的遗憾。

然而,让我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年儿子十八岁成人礼的时候,他却瞒着我们,选择了义务献血的方式来进行纪念。看着孩子拿回家的鲜红的献血证,我们心里说不出的感觉。询问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儿子自有他的道理。他说以这种方式来证明自己已经成人了,其实挺有意义的。不仅如此,感觉这样子做,还能弥补我当初没有献成血的遗憾。看着妻子依旧心疼不已的样子,儿子便笑着宽慰母亲。说自己年轻,抽点血没有什么感觉,不碍事儿。再说了,爸爸、妈妈年龄渐渐大了,万一将来有需要的话,凭着他的献血证还能“优惠”呢。

慢慢地,孩子长大了,我们的父母也步入了晚年。由于两家的老人都体弱多病,我们两口经常在各个医院奔波、照顾、陪护。虽然有时候也感到心力交瘁的疲惫,然而总是不忍让父母受了委屈。

幸亏儿子大学毕业回来工作了,再逢着这样的事情,他总是自告奋勇去陪护。用他的话说,一是老人们都疼爱他,现在他大了,来照顾老人是应当应分的。再说了,我们心疼自己的父母,他也心疼他的爹娘。所以有时,在医院里就会闹出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我们在一边赶着孩子,说他工作一天辛苦了,不让他晚上来陪护。而我们的父母,则在另一边撵着我们所有人,说都辛苦一天了,晚上谁也不让在医院陪护,“乱”得不可开交。

说实话,有时不让孩子来陪护老人,一是心疼孩子,另一方面也是担心他照顾不好老人。

有一次,我和妻子问岳父,孩子在这里陪护得怎么样。岳父给我举了一个例子,说孩子每次给他倒水的时候,都像我们夫妻俩一样,要先试一下水温,生怕热水烫着老人。岳父问我们“是你们教的么?不然的话,他咋会这么细心呢?”岳父忍不住地感叹。听了岳父由衷的夸赞,我们夫妻俩对望一眼,心中满是喜悦。

“那是跟着大人学的,不用教的。父母是怎么做的,小孩子看在眼里,自然就学会了。这就是不教而教的道理。”同病房的一个退休老教师,满脸微笑地看着我们,悠然解释道。

其实有些时候,我们是不需绞尽脑汁地教育孩子。大人的言行举止,家庭的家风习惯,自然会潜移默化地教育孩子。所以,我们真的不用太着意如何教育子女,而是应该做好自己,树立三观正的家风。

不教而教!孩子,还用教么?还害怕教不好么?(武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