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要一手抓改革,打通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堵点卡点;一手抓干部教育管理,引导干部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诚信意识、廉洁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讲话,为新时代财政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经济转型进入深水区,优化营商环境既是应对风险挑战的“关键棋”,更是激活市场活力的“先手棋”。财政干部肩负资源配置重任,唯有以改革破冰之勇破除积弊,以清风化雨之姿涵养生态,方能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中扛起使命担当。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改革是突破发展桎梏的关键。财政领域的改革,本质是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从预算绩效管理到资金直达机制,从税费政策优化到投融资模式创新,每一项制度设计都需直面市场主体“成长的烦恼”。财政干部当以“解剖麻雀”的细致梳理梗阻,以“抽丝剥茧”的耐心理顺机制,既要打破部门间“数据孤岛”,也要拆除政策落地“隐形门槛”,让财政资金从“层层转拨”变为“精准滴灌”,使政策红利从“纸面数字”转为“企业账本”的实绩。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 服务是财政工作的底色。优化营商环境,核心在于将“管理者”思维转化为“服务者”站位。财政干部需跳出“办公室审批”的舒适区,走进企业车间、项目一线,在政策制定前倾听需求,在资金拨付后跟踪效果。建立“企业点单、财政接单”的响应机制,打通政策解读“最后一米”;推行“一窗受理、限时办结”的服务标准,消除企业办事“旋转门”。唯有将“被动应对”转为“主动破题”,让“卷宗上的条款”化作“心坎里的温暖”,才能真正实现“利民为本”的价值追求。

“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棉。”廉洁是财政干部的底线。财政资金关乎国计民生,干部手中权力既是“调配资源的工具”,更是“检验初心的试金石”。须以制度建设扎紧“不能腐”的笼子,用警示教育筑牢“不想腐”的堤坝,使监督问责亮明“不敢腐”的底线。财政干部当以“白袍点墨”的警觉防微杜渐,以“临渊履薄”的审慎对待每笔资金,既要做精打细算的“铁掌柜”,更当两袖清风的“透明人”,让公共资金在阳光下流转,使市场信心在公正中凝聚。

改革破冰,需以魄力凿穿坚壁;清风化雨,当以诚意滋养热土。新时代财政干部当以“变”的智慧疏通发展血脉,以“廉”的自觉守护公信根基。在预算账簿上书写担当,在政策蓝图中彰显情怀,让每一次改革突破都成为市场活力的“催化剂”,让每一缕清风正气都化作营商环境的“黏合剂”。惟其如此,方能在“破”与“立”的辩证中蹚出新路,于“稳”与“进”的平衡中托举经济巨轮,将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化作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乐山市市中区财政局 周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