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兰考县考城镇以“一体执法+治理联动”为主线,整合多方资源,创新工作机制,2025年2月份以来,在全镇范围内深入开展社情民意恳谈活动。通过部门协同发力、群众深度参与、问题精准化解,有效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推动平安建设与民生服务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法治动能”,绘就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图景。

一体联动强机制:多部门协同织密治理网络

考城镇党委、政府坚持“一盘棋”思维,成立由镇政法部门牵头,派出所、平安办、司法所、土地所、信访办、法庭、综合执法、市场监管等部门组成的专项工作组,打破条块分割壁垒,建立“信息互通、问题联治、风险联控”的协同机制。镇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分管领导全程督导,各部门立足职能优势,形成“问题收集—分析研判—分类处置—跟踪问效”闭环链条。


针对土地纠纷频发问题,土地所与司法所联合开展普法宣讲,法庭提供法律指导;针对市场经营乱象,市场监管与综合执法联动整治,确保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通过“一体联动”模式,实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基层治理由“单打独斗”向“多元共治”转变。

民意为本深扎根:恳谈调研架起连心桥梁

考城镇以“倾听民声、汇聚民智”为目标,组织多层级、广覆盖的社情民意恳谈活动。工作组深入龙王庙村、张新村、万土山村、冯庄村等10个行政村,邀请村两委干部、老党员、退休教师、网格辅警及群众代表参与座谈,围绕治安防控、矛盾化解、民生服务等议题展开讨论。在张新村恳谈会上,村民代表李维合直言:“过去反映问题渠道少,现在干部主动上门,心里踏实多了。”


为确保调研实效,工作组采取“线上+线下”双线并进:线下走访重点人群,排查矛盾纠纷隐患;线上开通民意直通车,通过微信群、小程序收集诉求。截至目前,共召开恳谈会10场,走访群众300余户,梳理出治安隐患、民生难题等6大类共性问题,为精准施策提供依据。


靶向施策解难题:分类攻坚提升治理精度

针对恳谈中暴露的突出问题,工作组坚持“靶向治疗”,分类制定解决方案。

矛盾化解“疏堵结合”。建立村级矛盾纠纷调解室,引入律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力量,对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实行“一事一策”调处。例如,针对赡养纠纷,司法所联合村委开展“孝老爱亲”主题宣讲,引导子女签订赡养协议;针对土地权属争议,土地所与法庭协同调解,依法划定边界,避免矛盾升级。

重点人群“精准帮扶”。对刑满释放人员、严重精神病患者及“六失”群体(失学、失业、失管、失联、失足、失亲),建立“一人一档”动态管理机制。司法所牵头组建帮扶小组,提供就业指导、心理疏导等服务,帮助12名刑满释放人员实现再就业,为30余户困难家庭落实救助政策。

治安防控“科技赋能”。依托“雪亮工程”完善视频监控网络,在案件高发区域增设摄像头36处;派出所联合网格员开展夜间巡逻,盗窃、打架斗殴案件同比分别下降45%和38%。

长效长治固成果:机制创新护航平安建设

为巩固治理成效,考城镇探索建立三项长效机制。

积分激励制。将群众参与矛盾调解、治安巡逻等行为纳入积分管理,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激发自治热情。

联席会商制。每月召开部门联席会议,通报治理进展,研判风险隐患,确保问题“动态清零”。

考核问责制。将社情民意办结率、群众满意度纳入干部考核,倒逼责任落实。

成效凸显赢民心:和谐画卷铺展乡间

自活动开展以来,考城镇基层治理成效显著。

治安环境更优。2月份以来,全镇警情总量同比下降52%,群众安全感测评满意度达98%;

民生服务更实。累计化解矛盾纠纷136起,办结民生诉求230件,帮扶特殊群体200余人次;

干群关系更密。通过恳谈走访,干部从“坐等上门”转为“主动下沉”,群众从“冷眼旁观”转为“热心参与”。万土山村党员代表任保利感慨:“以前觉得治理是政府的事,现在大家拧成一股绳,村里风气焕然一新!”

兰考县考城镇以“一体执法治理联动”破题,通过机制创新、资源整合、民力凝聚,走出了一条“法治为基、共治为要、善治为本”的基层治理新路径。下一步,该镇将持续深化社情民意恳谈活动,推动治理重心向村组延伸、服务资源向一线下沉,以更实举措擦亮“平安考城”底色,为乡村振兴筑牢和谐稳定基石。(图/李德明 朱广沛)

来源:中国日报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