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雅得消息人士3月25日披露,乌克兰代表团在结束首日美乌对话后选择延长驻留沙特时间,计划于3月25日与美国团队展开新一轮深度磋商。此举措被解读为基辅方面试图在俄美平行谈判的夹缝中,通过持续对话争取战略回旋空间。
据接近谈判的乌克兰官员透露,国防部长乌梅罗夫率团留驻的决策源于三方面考量:其一,美方在首轮对话中展现对"海上停火框架"及能源设施保护议题的积极态度;其二,俄方对乌东四州(含赫尔松、扎波罗热)的领土要求引发美方关注,基辅需进一步阐明主权立场;其三,沙特的秘密斡旋渠道为双方提供了超越战场的谈判维度。
"我们不会放弃任何争取国家利益的平台。"总统办公室顾问莱先科强调,当前对话已突破单纯军事议题,延伸至"发电设施共管"等战后重建关键领域。乌方提出的"互不攻击关键基础设施"倡议,既是对俄军频繁袭击能源目标的反制,也是对美国推动战场降温诉求的呼应。
美方透露的谈判细节显示,停火框架可能涵盖:黑海舰队基地暂不纳入攻击目标、第聂伯河沿岸设施实施非军事化、扎波罗热核电站建立国际共管机制。这些议题与俄方坚持的"四州主权移交"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双方在领土问题上仍存在结构性矛盾。
值得注意的是,俄方代表在24日美俄对话中,援引宪法条款强化赫尔松等州"法理归属"的谈判策略,被乌方视为"政治绑架"。基辅已准备向美方提交包括战后边界安全、被占领土居民权利保障在内的综合方案,试图打破莫斯科的"宪法牌"攻势。
随着沙特斡旋进程进入关键阶段,乌克兰代表团的战略延长既是对谈判节奏的主动把控,也是对国际调停空间的深度利用。未来24小时,美乌团队能否在"有限让步"与"主权底线"间找到平衡点,将成为影响东欧战场走向的重要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