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的外交政策最近引发了不少关注,尤其是它在面对中美两国时的截然不同态度。美国对越南的商品征收了46%的关税,但越南并没有硬顶,而是马上选择向美国妥协,宣布对美国的商品关税降到0,明显是希望通过这一手吸引美国的注意、促使谈判。
然而,当涉及中国时,越南的态度却大相径庭。它不仅宣布对中国出口的合金钢征收37%的关税,而且在一些经济领域的行为也表现得非常“微妙”。
这种“竹子外交”的做法,表面看似柔软,实则含有锋利的刀刃。它试图通过对强者低头,对善良加码的方式,达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从越南的这些做法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其外交政策的矛盾性:一方面,越南对中国的依赖不可小觑,它需要中国的投资和供应链支持;另一方面,越南又毫不犹豫地采取措施伤害中国利益。在面对美国时,它愿意低头、调整立场;而在与中国的互动中,它显得格外强硬,甚至有些挑战意味。
实际上,这种“阳奉阴违”的外交策略,表明了越南深知如何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中找到平衡。但也正是因为这种背离的行为,它可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长期的善意背后,可能会积累起无法忽视的愤怒。当一个国家被过度利用时,其忍耐度终究是有限的。
“善邻”从来不是单方面施舍出来的。如果只是不断付出,而没有相应的原则和底线,很容易成为别人利用的工具。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小国常常是“以威为主”的,只有对强者有所让步,才能换取一定的利益。而如果在这种博弈中,背离了基本的原则,最后吃亏的可能总是自己。
那么,中国应对越南这样的行为该如何处理呢?
或许我们该做的是保持原则性,对那些真正善意的邻国,如老挝、柬埔寨,我们可以更加宽容、友好,继续发展稳定的关系。但对于那些在利益博弈中频频伤害中国利益的国家,我们则应当通过实际行动,给他们一些“教训”。例如,越南在经济上配合美国打击中国钢铁产业时,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提高对越南出口的电力成本,来打击其经济利益,迫使其重新审视与中国的关系。
这种策略并非单纯的“报复”,而是为了让那些有意借助中国善意、背后做小动作的国家明白:在国际舞台上,国家间的关系并非单纯的“我对你好,你对我好”,而是建立在坚实的利益基础上的。只有在充分展示出国家的实力与原则,才能让其他国家不敢轻视中国,不敢随意踩踏中国的底线。
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既要懂得如何展现善意,也必须学会如何用强硬的手段捍卫自己的利益。毕竟,外交上的“软”与“硬”都需要适时运用,才能让中国在国际局势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