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刚炒作完“对华开战”话题之后,中国马上又将迎来新的对美关税战。
关键时刻特朗普却“怂”了,开始对华示好,近日多家美企来北京,对中国表“诚意”。
特朗普既然要对华去依赖化,美国企业为什么都反其道而行之?白宫又派遣官员到北京,这次是为了什么?
最近一周美国媒体发布报道,声称五角大楼正在“策划对华作战计划”,还称效率部负责人马斯克参加绝密简报会议。
这条新闻被特朗普第一时间否决,对外声明“美国不想和中国发生战争,如果真的要发生战争,也做好了准备”。
美消息人士表示,中美之间虽然难以爆发热战,但经济上的摩擦正在升温,眼下又有一场新的“关税战争”要打。
今年4月,特朗普宣布即将对全球征收对等关税,也就是按照其他国家对美国的关税,来增加美国对别国的税款。
这波上调将会彻底打破中美之间的平衡,也必然遭到中方新一轮的反击。
此外,美国最近还在策划对全球所有中国制造的轮船,最高征收150万美元的港口停靠费用,目前已经进入听证阶段。
特朗普的算盘,一来是为了给美国海关增加收入。
毕竟中国货轮在全球已经占比超过50%,每年将会是一笔数百亿美元的收入。
二来还能趁此机会打压中国造船业和航运,让中国制造的货轮在全球占比越来越少。
但此举却更加引发了美国企业的不安,当前很多中小美国企业都在用中国制造的船只。
如果特朗普真的打算这么做了,几乎相当于葬送美国这些企业的未来,下“大棋”受惠者也不是他们。
然而就在这个剑拔弩张的节点上,特朗普却主动对中国有所示弱。
23日美国媒体曝光特朗普又改口表示,自己认为美中在贸易问题上仍能展开“对话”;
至于关税这件事,有的时候也可以适当灵活一些。
特朗普还确认,美国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将于下周与中国贸易官员进行通话,协商一些问题。
至于中美之间要谈什么,美媒认为特朗普希望通过对话来缓解一下和中国的紧张气氛。
之前中方的两轮反制毫不留情,也打疼了美国,甚至让美国GDP预期增长都发生了动摇,股市也出现波动。
结合本月20日,特朗普政府的关键人物、参议员戴恩斯抵达北京访问。
根据美国媒体报道,尽管这次访问还有很多细节不明确,但消息称戴恩斯在开启访华行程之前,曾去白宫和特朗普参加会谈。
期间他向中国提了一个要求:中方必须严加管控,禁止阿片类药物流入美国,否则中美双方难以进行任何对话。
阿片类药物流入这个栽赃的话题,经常是和对华关税绑定在一起的。
外媒解读认为戴恩斯来到中国,必然洽谈了和关税有关的问题,代表特朗普和中国“协商”。
23日,一年一度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年会将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21个国家的80多位跨国公司代表将与会。
令人没想到的是,参加这次论坛的企业代表还是来自美国的数量最多,将近30家,其中包括苹果、西门子、高通等企业。
当前处于特朗普对华加征关税、扬言全面扩大制裁之际,如此多的美企业来华开拓市场也让很多媒体表示“罕见”。
美国企业为什么要顶着特朗普政府的压力而来?这和中国投资前景有很大关系。
业内人士认为国外企业包括美企扎堆来中国,有三个原因很重要。
其一就是中国市场对外资来说吸引力非常大,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近50万亿元,稳居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
这次前来寻求合作的企业尤其体现在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中国市场展现出爆发式增长潜力。
苹果公司在华营收占其全球总额的20%以上。
其在上海、深圳新增的应用研究实验室也证明,在华业务仍然是这些企业的关键,未来开辟新市场很关键。
第二个原因在于特朗普政府越是“折腾”中美贸易,他们就越必须来华消除误解和增进交流。
现在比拜登时期贸易摩擦、地缘政治等问题更严重,但美国企业很明确,与中国脱钩不符合自身利益,也不利于这些企业未来继续发展壮大。
它们希望通过与中国的交流合作,推动中美经贸关系重回正轨,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
比如这次来的高通、博通等科技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与中国企业深度绑定,一旦产业链断裂,这些公司也必然面临亏损严重的结果。
第三个原因是特朗普要“关门”,但中国始终是“开门”,政策利好对这些企业很重要。
例如中方出台了一系列吸引外资的政策措施,也在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优化营商环境等。
这些政策举措增强了美企在华投资的信心,让它们看到了在中国长期发展的希望。
值得注意的是,之前面对美方的打压措施,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反制行动,包括对美国农产品加征关税等。
但中国两轮关税反制措施,都没有采取普遍性关税,放过了美国的科技等企业,也被认为是中方释放的“善意信号”。
数据公布去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20.6万亿元人民币,新设立的外资企业达到近6万家,同比增长9.9%。
这些都足以证明西方对华执行的“脱钩化”政策已经走向破产,同样特朗普的关税手段也没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