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律师网友发帖称,又到了给律协交会费的时候了,每人两千的会费,实话说这种模式为啥还能存在,这么多年真没觉得律协为律师提供过任何帮助,而律师却不得不向律协交会费。



本来现在律师的生存环境就很恶劣了,律协除了收钱,真的没有帮律师解救过任何问题。

  • 此帖一发,迅速引发网友围观和热议。

我们来看看网友们的“各抒己见”:

不交钱,考核就是不合格,交钱就是合格。名为年度考核,实为借考核谋利。

坚决支持取消律协收费,律师法规定,律师受当地市级司法局律管科管理,律协工作人员吃饭不管事,还要收费,而且收的费又高,这些钱最终流入司法局个别人私人包里,所以说坚决反对律协收取每一个律师每年年审收费项目。

律师协会是最惬意的部门,没压力,铁饭碗。

除了个别底层律师,应该不差这点钱!

也有的,比如年审学习分要够,要大家多学习,学习向上;还有就是严格执行律师执业纪律要求,该处罚的一定严厉处罚;还有就是法务公司的事,本来他们也想管的,可没权管,所以不能怪他们;还有就是收到年费后给省会也要交费,省会又要给中华协会交费,协会这么大开销完了,也就没必要给会员财务报表公示了。

交会费,是一种督促。通过交费收费。警醒执业者的立场操守。

如果付出值得,收费也就无所谓了,关键是给付费者带来了什么?如果多数人觉得不合理或者抗拒,那协会本身就得反思了。



  • 关于律师的生存现状,当前到底怎样呢?

近日有媒体专题报道,案源减少、市场低价竞争、职场晋升困难……律师这个行业“饱和”了吗?



报道称,2023年,司法部发布《2022年度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统计分析》。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有执业律师65.16万多人,相较于我国14亿人的人口基数,初步计算,2022年我国每万人拥有律师的数量约为4.6人左右。同比分析,2022年全国执业律师人数比上一年度新增7.68万,涨幅超13%。按此增速,2023年有望达到70万人左右。

近年来,每年两位数的增幅带来的结构性“饱和”可能是当下行业内的共识。结构性“饱和”背后,律师执业压力不断增大,尤其是金字塔基的一些中青年律师、跨行业进入律师队伍的执业者。曾任贵州省律协副会长的某律所主任表示,初步估算可能有50%的律师生活在温饱线上,过去代理费用超过万元的案子,现在已经降低到1000元至2000元的水平

压力传导扩散又进一步引发业内一些不良苗头。云南云都律师事务所主任尚显达说,比如低价竞争,这两年很多律师不按规定低价收取费用,又因为低价不规范代理案件,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比如,公众对律师团队的评价恶化、公信力下降。“有的律师卷宗都没看过,就当庭瞎掰乱说,一问三不知就当代理人。”尚显达说

对于当前律师圈的现状,有网友现身说法,请过一次律师,还是大所的有经验的律师但整个过程和结果都不满意。过程中律师很忙,很少主动沟通,而且很多时候感觉就是走过场,根本不想办法打赢,和电视上据理力争的律师形象大相径庭。很多有利方案都是自己在网上搜索的,然后再提供给她。开庭时话也不多,没有任何维护当事人的语言,只是陪着当事人走了一个过场,然后就想着办法让当事人接受调停,提出各种对自己不利的理由,但是对被告不利的一点也没有向法官讲。所以总结了一个经验,在中国打官司,证据很充分不用请律师,证据不充分也不用请,因为请了也没用,他们也不会帮你搞证据。

从这名网友的评论和感受来看,显然很多人当前律师的信任是比较低的。一方面律师的专业水平良莠不齐,投入度不够,也或许与回报有关。这就容易产生恶性循环,大家都不愿意打官司,案源会逐渐被压缩。

此外,大的经济环境下,很多企业开源节流,降本增效,对于法律服务的费用也会被缩减。

总之,当前律师的生存环境与其他行业相似,内卷非常严重。而且如今AI发展迅猛,普通的法律法规知识,不需要律师科普。律师要想走出重围,必须走专业化,并在细分赛道深耕细作。可以说,低端的律师很难有生存空间。

对此,你怎么看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