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剑行天下,一蓑烟雨任平生!
——读邓学平律师《刑辩律师实战私课》有感
学平兄的新书,收到后进行了细致的拜读,历经一些时日终于在2025年2月14日读完,这个日子颇有纪念意义。
读完这本书,我就向身边的小伙伴推荐了这本新书,尤其是致力于做刑辩的年轻律师,或者说想从民商跨越刑辩的中年律师,不得不说,这本书在我看来不啻是一本很好的教材,尤其是刑辩律师,还是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之所以说是教材,是因为邓律师用自己的经验在授业解惑,更是用自己的学识在传播一种刑辩律师的价值理念,在刑事辩护中的实战经验和技巧。
当我合上《刑辩律师私课》的最后一页,感慨万千!说实话,读书在很大程度上是与作者在交流,更是在倾听作者表达自己的观点,分享他的经验和知识。
前些日子是读完了蓝天彬律师《正义不倒》后颇有感慨,后对于学平兄的书,捧起来细嚼慢咽,竟然经读出了一种武学经典的快感。
这本书从邓律师的自序《中国刑辩律师路在何方?》为前言,融合邓律师的很多思考。
当郭靖从漠北回到中原,当邓学平从检察院辞职选择做一名律师,其实都是一种初心,郭靖后来成为一代大侠,邓学平律师后来也在律师江湖中名声大噪!
我自幼喜欢读武侠小说,自古武学便有经典之说,武学秘籍更是习武之人苦苦追求的宝典,从《九阴真经》《葵花宝典》到《六脉神剑》,再到《降龙十八掌》,每一部武林秘籍自有各自的深奥,也更有各自的经典。
当黄裳选择弃文从武,《九阴真经》横空出世,成了武学宝典。当我读完邓学平律师的《刑辩律师实战私课》竟然觉得这是刑辩武学的奇书。
我一直认为真正的刑辩律师必有侠士之风格,有侠气才会有担当,而现实中,刑辩律师更是一直游走在江湖中的行者,风餐露宿自不必说,心怀忧患,沉浸案情所不能自拔的痛苦,绝非非常人所能理解。
落幕的悲欢总有一场悲戚,思考的盛宴总是一场觉醒的力量,悲天悯人才会让人产生勇敢。
邓学平律师在书中说:“无论什么案件,只要接手了就只管凭良心做事,要立志通过个案推动司法进步。法庭前做好该做的准备,法庭上说出该说的话。遇到不公不义,绝不沆瀣一气、委曲求全,路虽难而行不改,力虽微而志不移。大丈夫坚持自己应该坚持的,改变自己能够改变的,其余皆交给历史和时间。”
古人云:“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学平兄的这种情怀和态度何尝不是刑辩律师孜孜追求的大道。
技术玩到了极致,就是神话,傅红雪的刀,还有西门吹雪的剑,从技术的角度来讲,就是极致,刀和剑都属于利器,利器要看掌握在谁的手中,屠龙刀掌握在周芷若的手中,那就是报复的工具。
如来神掌,如果掌握在火云邪神的手里,那就是杀器,如果掌握在星仔的手中,那就是惩恶扬善的神拳。
其实律师这个行业,不仅要讲术,还要讲道,在追求大道的修行中施展自己的才华,寻求突破,追求无我。
邓学平律师说:“不惧不惑,坚持本心。不为利益所惑,不为风险所惧,坚持本心才能走远。”
“辩护一定是有立场、有目标的。根据《刑事诉讼法》和《律师法》的规定,律师要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当事人无罪或罪轻的辩护意见。律师天生具有立场倾向性,这一点不必掩饰。千万不要在公开场合标榜律师是一个公正无私的职业,因为律师不能替代法官的角色。但如果司法过程或判决结果不公正,且律师跟这种不公正做斗争,那么律师则有可能成为正义的化身。”
徐昕律师说:“为一人辩护,即为一群人辩护,每一起案件的努力都惠及整个群体;还因为我们希望通过此案推动法律的完善。”
我在我的微博中也说过,“律师当然不代表正义,律师的正义是基于一种委托而产生的价值!在我看来,律师可以呼吁正义,但是不能代表正义!律师提供的法律服务本身就应当获得一种同等的报酬,而不能把它类同为金钱效力,这样说来,很多职业都是在为金钱效力,另外,律师所做的免费的法律援助就是一种社会价值!律师作为法律人,不能失却最基本的良知,还是需要有悲天悯人的情怀,要为底层百姓的苦难发声,为世间的一些不公和冤屈发声,关注正义,呼吁正义!”
我最为喜欢的是邓学平律师所强调的律师要有一定的创造性,邓学平律师认为:“要有创造性。时装设计师和裁缝的差别在于创造,优秀律师和平庸律师的差别也在于创造。法律是一门应用性科学,律师是要解决问题的人,死扣法条机械照搬,很多时候根本满足不了客户需求。一个人有创造性,就不容易被替代。”
罗翔老师说过“在人类所有的美德中,勇敢是最稀缺的。”那么什么是勇气,什么是勇敢?纳尔逊·曼德拉说"勇气不是没有恐惧,而是面对恐惧并克服它。"
明知不可为而为,是为了正义的,合乎道义的事,而奋不顾身,这是一种勇敢;也有人说:真正的勇敢,是在你知道了危险的情况下,依然选择面对结果,不退缩。
徐昕老师一直提倡刑辩律师要技术极致、适度勇敢,高度智慧的理念,要敢辩真辩,要边打边谈,核心目标就是最大化接近正义,维护当事人权益。
吴丹红老师说:“如果我们这代人能通过胼手砥足、筚路蓝缕甚至不断付出牺牲去争取法治的空间,那我们的努力就是值得的。我们甚至可以不拘泥于一事一案的得失,而是通过个案的辩护,去更大限度地促进制度改进的空间,我希望我们的子孙后代,可以生活在一个更为公平公正的司法环境中,而不是重复我们这一代人的纠结、痛苦和悲哀。” 吴老师也在用自己的实践践行着一个勇者的昂扬。
刘录律师说:“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而不在于逻辑,刑事辩护不是纸上谈兵,好为人师,炒卖概念,而是要用心、用功,以极致的专业、高度的智慧、适度的勇气为人辩冤白谤,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保障案件受到公正处理,避免冤假错案!”
很多时候,勇气是一种很重要的品质,勇气也是在逆境当中绽放的闪耀光芒,学平律师在书中说:“最美丽的花朵往往开在最陡峭的悬崖之上,优秀的刑事律师要有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和韧性,不到最后一刻绝不能轻言放弃,刑事律师应加强对庭审程序的研究和对庭辩能力的锤炼,穷尽努力让法院审发挥应有的作用。”
“尼采说:“这世界没有真相,只有视角;人生本没有对错,只有选择。”学平兄在书中这样写道:“众所周知,法律上有意义的事实仅是法律事实。法律事实是指能够被证证明的事实。没有证据证明的事实,在法律上都是没有意义的。当然,法律人有超能力,也很难有绝对的公正无私。法律人探寻真相、追求正义既要受到有限理性的制约,又要受到法律程序和证据规则的制约。很多人都认可,打官司就是打证据,但是证据不会自动到案,需要靠人去寻找去收集。调查取证不仅是司法机关的职责,也是律师必须要掌握的执业技能。”
确实是这种情况,在我看来,律师所能做的并不仅仅是还原真相,还有理性的正义。
“律师最重要的两大核心技能:第一个是法律功底,第二个是沟通能力。这两者都是不可或缺的,只掌握其中的一项技能,对律师执业是不够的。”我非常认同学平律师在书中的这个观点。
前些时日,跟一个朋友聊天,说起律师的包装问题,这位朋友一直强调律师要注意着装形象,我说“文质彬彬,质胜于野”,我对于律师的着装问题肯定是支持的态度,但是我认为律师的形象是一个外在的问题,因为律师这个行业属于一种技术性行业,律师是靠技能吃饭的,这一点跟医生的职业很像。
在我看来,外在形象的着装只是一种表,而最为根本的包装其实是内在法律素养和专业技能的提升,当事人找你并不是看重你的着装多么光鲜亮丽,而是希望你能够解决他的问题。
就像求医一样,病人看重的是医生的医术,当然,当事人是看重你律师的专业技能。
任何时候,智慧一直是生存法则最高技巧,人类如果离开了智慧的生存技能,也意味着堕落和沉沦。
我认为学平律师所说的沟通能力其实也是一种智慧,沟通的技巧和艺术是律师很重要的生存技能,在与人的交往中,尤其是在与公检法系统的沟通中,有理有据,有利有节。
我读完蓝天彬律师的《正义不倒》后这样写道:
通过一本书可以看到作者的心路历程,也可以看到作者的内在情怀,正如我以前经常对自己所言,每个人都是背负着使命而降临这个世界,我们要心怀感恩,也要不负使命,在人生这场修行的路上,笃守正义,明辨是非,在有限的力量中做无限的功德,总之,不负重托,不负使命,坚守内心那点光明的力量,靠着正义光芒的指引,不断努力不断前行!
当你读完《刑辩律师实战私课》这本书,你会知道刑辩律师的价值是什么,刑辩律师的追求是什么?
现实中,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两个东西,一个是价值感,一个是归属感,价值感来自被肯定,而归属感来自被爱!
做最真实的自己,解放虚妄的束缚,做优秀的刑辩人,做那个优秀的刑辩人,学平兄的新书让人洞悉了很多刑辩技能,也让人感受到了刑辩律师的那道闪耀的光芒。
屈原先生在千年前的《离骚中》写道:“路曼曼兮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立志和努力加入刑辩的律师,大道就在眼前,大道也在前方!
最后,希望学平兄在刑辩的道路上继续闪耀自己明媚的光芒,笃守正义,不断前行!
(内容来源:微信公众号@法行致远。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