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俄乌冲突中,库尔斯克战区,一名俄军无人机操作员在“电报”社交平台上寻求氧气瓶供应。乌克兰军方通过这一电子痕迹,获取俄军即将实施的重大突袭行动情报。乌方情报人员将此信息与其他情报进行交叉验证,预判出俄军计划通过天然气管道实施秘密突袭。

乌军在预判的管道出口位置设置伏击点,部署反坦克武器系统与精确制导炮火。俄军高层在行动前期并未觉察情报泄露,直到行动开始前12小时,俄军侦察单位才发现乌军在管道出口周边有异常的兵力调动。

俄军决定采取激进战术,依靠数量优势和战术变通,强行推进突袭行动。3月15日凌晨,近百名俄军精锐士兵开始一场地下穿越。他们从一条直径仅1.4米的废弃天然气管道入手,横跨前线。

士兵们携带精简装备。管道内残留的甲烷气体构成严重威胁,每名士兵都配备简易气体检测仪和紧急供氧设备。

这支突击队在管道内共度过6天时间,其中2天用于艰难行进,4天在关键节点隐蔽等待地面部队的协同信号。士兵们面临缺氧、脱水和食物短缺等多重挑战。有数名士兵在途中出现甲烷中毒症状,但在队医的紧急处理下得以继续。

地面战场上的俄军主力部队也发起大规模进攻。阿赫马特特种部队与第30摩托化步兵团形成主攻方向,配合多个火力支援单位,对乌军防线实施强有力的正面突击。

此次行动中出现朝鲜军事人员的身影。朝鲜派遣两个步兵营参与支援俄军作战,主要担任辅助突击和火力支援任务。

俄军管道突击队突破到乌军防线后方,与地面主力部队形成对乌军防线的钳形攻势。

俄军的出现,3月21日凌晨,管道突击队从苏贾市郊区的一处废弃工业设施中突然出现,乌军防御体系混乱。后方区域只有少量后勤和指挥人员,面对全副武装的俄军特种部队,没有组织有效抵抗。

苏贾地区乌军指挥部面临敌军突袭,通信系统瘫痪。前线与后方的协调中断,各部队开始按照各自判断行动。指挥链断裂导致大规模的"友军误伤"事件。多个乌军单位在黑暗中误将彼此视为敌军,展开激烈交火。当天至少有47名乌军士兵死于自己人的炮火和枪击。

乌军装甲第103旅指挥官在紧急通讯中描述情况失控,无法辨别敌我,通信系统瘫痪,每个人都在恐慌中开火。

俄军主力部队从正面突破,并与后方突击队形成合围之势,乌军开始大规模溃退。俄军提前通过精确制导武器摧毁苏贾河上的关键大桥,切断乌军从工业区向市中心撤退的主要通道。

在桥头附近,十多辆试图强行通过的乌军装甲车和运兵车被俄军无人机发现并精确打击。桥头堆积着数十辆被摧毁的军车,形成一道"铁墙"。幸存的乌军士兵不得不放弃重装备,徒步冒险渡河。数百名乌军士兵踩着河中的建筑废墟和沉没车辆,在俄军无人机的持续轰炸下艰难过河,伤亡惨重。

乌军指挥系统的崩溃导致战场秩序的瓦解。多个乌军单位在没有接到正式撤退命令的情况下,各自为战,争相寻找撤退路线。

乌军在苏贾地区的防线全面崩溃,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均被突破。乌军被迫向更西部的防御阵地撤退,撤退过程中遭遇持续打击,导致大量人员与装备损失。

仅在库尔斯克地区就有超过6300名乌军士兵失去联系。乌军第92机械化旅和第57摩托化步兵旅几乎完全失去战斗力,需要全面重组。乌军还损失数十辆美制M2布拉德利步兵战车和波兰制PT-91坦克。

战役结束后,俄军迅速巩固新占领区域,建立纵深防御体系。俄军工程部队紧急修复部分基础设施。俄方还在新占领地区启动"安全清查"行动。

俄军打破近期相对稳定的前线态势,重新掌握战场主动权。这次战役是战术上的胜利,也是战略上的转折点。证明即使在西方持续军事援助的情况下,乌军也很难维持全线防御的能力。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表示"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并强调将继续支持乌克兰的防御需求。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则呼吁各方"保持克制,避免局势进一步升级"。联合国秘书长再次呼吁俄乌双方回到谈判桌前,寻求和平解决冲突的途径。

俄军在战场上取得的突破,可能强化其在未来潜在谈判中的筹码。乌方则面临着重组部队、加强防线和重建军事指挥系统的紧迫任务。在国际支持力度和国内资源日益紧张的双重压力下,乌克兰的战略选择空间正在缩小。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