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869字,11图
阅读预计:5分钟
常驻印度期间,在印度寻找甘地的遗存,一直是我持续关注的视点之一。
除了印度的纸质货币以及德里等大城市的一些与甘地生平有关的建筑和雕塑外,当代印度要找到更多甘地精神的遗存已经很难。
我也曾就这一问题询问印度籍雇员,他们怎么看待印度国父甘地?
他们的回答也让我破防:甘地已经只剩下一个概念,对印度社会的影响微乎其微。
对于我而言,印度正在日渐淡化甘地的历史影响力。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意外在遥远的非洲大陆,找到了甘地的纪念碑和他的骨灰抛洒处。
01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源头:维多利亚湖
被誉为“世界第一长河”的尼罗河,人类一直想要找到它真正的源头。
两名英国探险家最终找到了他们的答案: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为其命名的“维多利亚湖”。
维多利亚湖位于东非高原的坦桑尼亚和乌干达两国境内,一小部分属于肯尼亚。
维多利亚湖是非洲最大湖泊,世界第二大淡水湖。
来到维多利亚湖,必然要打卡的是“尼罗河源头”的水源处。
尼罗河源头所在地也就是维多利亚湖的出水口,位于乌干达的金贾市。
在河源西岸的高地上,耸立着一座三角形的尼罗河源头发现纪念碑,碑文上刻着斯皮克的全名,下面用英文写着:“1862年7月28日斯皮克在这里发现了尼罗河的源头。”
维多利亚湖与尼罗河的连接处形成巨大的漏斗状,源头中间几处凸起的石头将湖水分开,形成了三条水道,湖水进入尼罗河后又汇集在一起。
当湖水进入尼罗河的时候,有个极小的落差,显得尼罗河河水平缓而清澈,而湖水却混浊且有浪。
尼罗河源头是乌干达的地标性景点,在我抵达这里之前,已经久仰其大名。能够亲临尼罗河源头感到兴奋异常。
碧晓老师在尼罗河源头的现场写生《尼罗河源头》
同行的碧晓老师和我结缘于“泰戈尔诵读会”,她曾经在印度加尔各答常驻,我们都视彼此为“印度故人”。
这次在乌干达相遇,我们更是“非洲遇故人”。因为印度的渊源,碧老师推荐我去寻找尼罗河源头的甘地遗迹。
碧晓老师在尼罗河源头的现场写生《尼罗河木筏上的鸬鹚》碧晓老师在尼罗河源头的现场写生《尼罗河上的捕鱼人》
游船船长和碧晓老师现场画作的合影
02非洲遇印度故人,他乡遇见甘地
我们乘坐的尼罗河游船上有一批来自印度孟买的游客,听说我们在乌干达寻找甘地遗迹,他们和我一样感到匪夷所思。
特别是其中一位印度青年,热情外向,语言和肢体动作非常丰富,他用极其夸张而又带有印度特色的表情演绎着他对乌干达甘地遗迹的困惑与好奇。
金贾尼罗河岸边的驳船码头
在船长沿着尼罗河探寻甘地遗迹的时候,我能够感受到这处景点的冷僻,用“人迹罕至”四字形容也不为过。
游船在一处颇为简陋的码头靠岸。这里几乎不能算是码头,我和那位印度青年都需要循着合适的石块才能跳上岸边。
尼罗河源头的甘地铜像
岸边矗立的铜像正是印度圣雄甘地。在雕像附近的介绍牌上,标注了甘地与尼罗河的渊源:
圣雄甘地生前希望在他死后将他的骨灰洒在世界上的几条大河中,包括非洲的尼罗河。
按照他的遗愿,1948 年在他去世后,他的骨灰被分撒到各地,其中包括乌干达的尼罗河源头。
这座由印度政府捐赠的甘地半身铜像就是为了纪念这一事件,感怀他的逝世和给世界留下的宝贵遗产。
尼罗河源头甘地铜像边的说明牌
1997 年,时任印度总理的 I K Gujral在正式访问乌干达期间,为这尊圣雄甘地的半身铜像揭幕。
不少游客在游览尼罗河源头后,会在甘地纪念碑前驻足拍照,同时了解他的生平和工作。
我身边的印度青年也不例外,他完全收起了刚才在游船上一路耍宝贫嘴的作态,在甘地铜像前毕恭毕敬的朝拜致敬。
他告诉我,即使在印度的教科书上也没有提及甘地的骨灰抛洒在非洲尼罗河源头,在他目睹这一切之前完全不敢相信。
此情此景,也让我感怀不已。因为在印度常驻过的缘故,对于印度的国父圣雄甘地会多一份关注,对于他倡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也印象深刻。
如果不是经由“印度故人”碧晓老师的引荐,自己即使置身尼罗河源头,也不会知晓如此辽阔壮美的景区中,非洲尼罗河与印度圣雄的这段渊源。
而身边这位印度青年更是演绎了一段生动的小插曲,展现了当代印度青年对于现代印度崛起的缔造者的缅怀之情。
印度青年告诉我,他理解的圣雄甘地是记忆中最著名的全球领袖之一。他朴实无华,不懈努力,帮助印度获得解放,并开始了印度现代化的征程。
我们彼此为远在非洲,也能感受到甘地的影响而感动。
我们再度登上游船,向留在金贾岸边的甘地铜像告别。
扁舟一叶在浩瀚的尼罗河上游翱翔,我们每个人都渺小到可以忽略不计,但人类历史浩瀚星空中,那些伟大的灵魂,会像巨星一般恒久照亮夜空,长久地启迪我们的心智,与我们展开心灵对话。
本文为印度通原创作品,任何自媒体及个人均不可以以任何形式转载(包括注明出处),免费平台欲获得转载许可必须获得作者本人或者“印度通”平台授权。 任何将本文截取任何段落用于商业推广或者宣传的行径均为严重的侵权违法行为,均按侵权处理,追究法律责任。
>> 热文索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