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1月,老蒋搞了个“陆军总司令部”,以何应钦为总司令何应,下辖四个方面军的司令长官分别为卢汉、张发奎、汤恩伯、王耀武。
王耀武这个黄埔三期生能与卢汉、张发奎、汤恩伯“肩膀头齐论弟兄”,很多人都跌碎了眼镜:小伙计当了大司令,这是花了多少钱呀!
那些羡慕嫉妒恨的人可能错看了王耀武:王耀武确实是在马玉山的糖果商店当过店员,但这个第四集团军司令长官,却不是花钱买来,而是枪林弹雨打出来的。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兰封会战、万家岭战役、第一次长沙会战、上高会战、浙赣会战、鄂西战役,王耀武浴血疆场,几乎每战必胜,放眼当年的黄埔嫡系将领,没有人比王耀武的战功更大,胡宗南和杜聿明等黄埔一期生,跟王耀武相比,确实自愧不如。
像王耀武那样的“陆军总司令部第某方面军司令长官”,还真不是老蒋手下第一级将领,真正能称得上“一方诸侯”的,是十四个“战区司令长官”,也就是从第一到第十二战区以及总司令为鹿钟麟(后为卫立煌兼任,再后为蒋鼎文、高树勋)的冀察战区、总司令为于学忠(后为李品仙、黄琪翔)的苏鲁战区。
第二到第十二战区的司令长官,分别蒋介石、程潜、阎锡山、冯玉祥、何应钦、顾祝同、张发奎、李宗仁、刘峙、商震、陈诚、孙连仲、孙蔚如、刘湘、余汉谋、朱绍良、薛岳、蒋鼎文、李品仙。
十一个战区出了十九个司令长官,读者诸君都不会感到奇怪,因为铁打的战区流水的司令长官,交椅最稳的只有阎锡山,他在第二战区就没挪过窝,兼职最多的是蒋介石,第一战区、第五战区、第八战区的司令长官,他都兼任过。
说到蒋介石自己兼任司令长官的第一战区,咱们今天的话题就出来了:第一战区先后有蒋介石、程潜、卫立煌、蒋鼎文、陈诚、胡宗南六任司令长官,最能打、功最大的是哪一位?除了“适合当师长”的蒋介石,另外五位,有几人能算军事家?
老蒋是顶多能当师长,还是也算半个军事家,这个问题还真不好回答,尤其是抗美援朝战争之后,老蒋应该找回了自信:麦克阿瑟号称二战第一名将,还不是被我第十八军集团军副总司令打得一败涂地?跟老麦相比,我简直就是最称职的“五星上将”!
老蒋喜欢兼职,也喜欢给自己授衔,他弄的“特级上将”只给了自己,其兼职差不多够编一本《天水冰山录》了。
其实老蒋算不算军事家,不能用麦克阿瑟做参照物,在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被打败甚至被俘虏的蒋军将领,对老蒋的评价都不高。
杜聿明当过东北保安司令长官、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冀热辽边区司令官、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兼前进指挥部主任,他对老蒋的瞎指挥恨得咬牙切齿,还在回忆录中说连陈诚也对老蒋的越权指挥表示过不满:“蒋介石也渐渐发现陈诚既不得军心,又指挥无能,就把国民党军种种弊端和失败的责任,都推到他的身上。首先收回他的人事权,接着又收回他的军事指挥权,由蒋亲自指挥。于是陈诚感到他当参谋总长只能管补给而不能管人事,也对蒋介石私下埋怨。记得有一次我向陈诚请示时,陈满腹牢骚地说:‘你向老头子(指蒋介石)请示好了,我这个总长只是补给司令,其他我管不着。’”
老蒋在东北断送了四十五个师四十七万二千兵力,又到淮海乱点鸳鸯谱,杜聿明还是难逃当提线木偶的命运:“蒋介石的个人独裁指挥,不论大小情况的分析、大小部队的调动,都要通过蒋的决定指示。而蒋本人又不能集中精力掌握全盘情况,每日仅凭一次所谓‘官邸会报’来决定指挥部署,或凭他本人‘灵机’一动,乱下手谕。因之一切指示到了前方,不是过时失策,即是主观武断。前方部队长不遵从,即有违命之罪;遵从则自投罗网。”
蒋军被俘将领骂老蒋,那是常态,就连他的“副手”李宗仁,也在回忆录中嘲讽:“蒋先生就有这样嫉贤妒能、宁饶敌人、不饶朋友的怪性格。此事说出去,一般人是不会相信的,但是追随蒋先生有年的人一定会拍案叫绝,认为这是一针见血之谈。”
就连一向不肯骂老蒋的黄维,也在《第十二兵团被歼纪要》中忍不住抱怨:“我们对于蒋的指示,感到莫名其妙,以为蒋方寸已乱,已经没有整个部署,而是零碎应付了。”
三大战役老蒋输光了八成本钱,很多被俘人员都认为如果没有老蒋的越级指挥,他们即使打不赢也逃得掉,所以认为老蒋即使当个师长也是勉为其难,当个团长营长,或许还算“人尽其才”。
说老蒋只配当一个师长,可能是不太客观准确的,毕竟李宗仁、白崇禧、冯玉祥、阎锡山、龙云、陈济棠等地方实力派,在军阀混战的时候,都没打过老蒋。
老蒋的军事水平到底如何,一时间难以下准确结论,在他之后担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的五个人,任职时间是有据可查的:1937年下半年为程潜,1939年上半年为卫立煌,1942年为蒋鼎文,1944年7月后为陈诚,1945年1月后为胡宗南。
这五个司令长官,最弱的可能就是蒋鼎文(字铭三)了,淮海战役前,老蒋曾经想任命他为徐州“剿总”总司令,结果顾祝同强烈反对:“蒋铭三夜嫖日赌,不理公事,比较起来还是刘经扶(刘峙)好些。”
蒋鼎文在抗战中的表现十分拉胯:卫立煌中条山之战失利,第一战区司令长官换成蒋鼎文,结果蒋鼎文带领四十万大军,一个月溃败千里,失城三十八座,他自己也得了个“长腿将军”的绰号,与孙元良、刘峙等另外九人“并驱争先”。
蒋鼎文没当上徐州“剿总”总司令,也不知道对他来说是不是塞翁失马,陈诚在东北把事情搞糟,那可是从老蒋到卫立煌、杜聿明乃至廖耀湘、林伟俦一致公认的。
如果蒋鼎文不想再这六个第一战区司令长官中垫底,那就只能跟陈诚“攀比”了,这一点杜聿明等败将都十分清楚:“陈诚初来东北气势汹汹,不可一世,原来是一个草包,到了紧要关头他就逃了。陈诚人小鬼大,他说同沈阳共存亡,最后以手枪自杀,那是想骗各将领自杀,他才不自杀呢!简直是骗子!”
陈诚垫底,蒋鼎文倒数第二,老蒋跟这两人相比,似乎还算个“高手”了,至于老蒋跟程潜、卫立煌、胡宗南相比如何,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胡宗南这个“学生”,确实不如他的“蒋校长”——胡宗南虽然在黄埔一期生中也算优秀,但却并不是最优秀的,他内战外战表现都不在行,跟卫立煌相比差远了,甚至也不如咱们开头提到的王耀武。
这样一比,六个第一战区司令长官中的后三名就评出来了,老蒋矬子堆里拔大个,居然能排进前三了。
说老蒋百无一用,但他却击败过那么多军阀,说他精通军事,却在三大战役中只当运输大队长,所以很多资料都说他是“政治人物”和“军事人物”,而不说他是政治家和军事家。
程潜和卫立煌在老蒋之后也当过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在老蒋败逃台湾后,这二位都当了新中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尤其是卫立煌,美日两军对他的评价都极高,说他是“常胜将军”、“某某之虎”。
这样综合考评,抗日名将卫立煌应该是六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中军事能力最强的,老蒋是位列第二还是第三,那就得由读者诸君慧眼明鉴了:如果让您给这六位第一战区司令长官按军事能力排座次,从第一到第六,应该分别是谁?老蒋能排第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