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

每年春天,小酉最常听人说的两句诗便是“面向大海,穿暖花开”。听得多了,便想找出原文看看。

  •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诗的作者叫“海子”,取意为青海的高原湖泊,青海当地人管湖泊叫海子。读完这首诗,遂又产生了解诗人的念头。于是,就有了这篇短文。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3月24日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这是个农民的孩子,在农村长大,早慧。5岁那年,村里举行“背诵毛主席语录”大赛,他个头最矮、年纪最小的选手,即登台背诵了48条,结果5岁半就坐进了小学课堂;10岁跳级转入高河中学,15岁到北京大学法律系报了到。

1983年,海子毕业分配到中国政法大学校刊做编辑,1984年调入本校哲学教研室教授美学。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

上面那首诗的写作时间是1989年1月13日,距诗人自杀只有两个多月的时间。有人猜测这首诗是”情诗“,说“大海”不只是大海、而是另有具体。因为在海子去世之前的一段时间里,与打算移民海外的初恋女友(已分手,居深圳)一直保持通信,“大海”这一意象,应与对海边的深圳或太平洋彼岸的初恋女友的想象有关。

海子生前挚友西川说,海子和初恋女友因为什么分手的,不得而知。自杀前的那个星期五,海子见到了初恋女友;她已在深圳建立了自己的家庭,海子见到她时、她对海子很冷淡。

当天晚上,海子与同事喝了好多酒。他大概是喝得太多了,讲了许多当年和这个女孩子的事。第二天早上酒醒过来,他问同事他昨天晚上说了些什么,是不是讲了些他不该说的话。同事说你什么也没说,但海子坚信自己讲了许多会伤害那个女孩子的话。他感到万分自责,不能自我原谅,觉得对不起自己所爱的人。


海子

认识这个女孩的那年海子20岁,她则是外语系大一新生。关于他们的相识,有个浪漫的传说:海子在课堂上问学生喜欢哪些诗人,小武站起来答:海子……

没有人能够确认这个传说的真假。但那时候,他们相恋的1983—1985年,海子确实创作了数量惊人的爱情诗——“一匹跛了多年的/红色小马/躺在我的小篮里”,“我们合着眼睛共同啜饮/像万里洁白的羊群共同啜饮”,“两片抖动的小红帆/含在我的唇间”……

毕业那年,他们分开,她去了南方。之后,他身边出现了一个在文化馆工作的朴实女子,经常留在这里洗衣做饭;但时间不长,就不见再来,被问起时、海子总是敷衍一句:“她总想成家。”

海子的最后一位恋人,则是在他去世前夕才为人所知;本校的一位女教师,已经成家。就是她,为他拍摄的那张照片:海子的眼睛半弯、盯住镜头,手举在半空,愉快地笑着……

海子这样的一个诗人,其死、很容易让人想到“情殇”二字;但是,海子留下的遗言是:我是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教师,我叫查海生,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

这样内容的一封遗书,从中看不出任何他选择自杀的原因。但让人感觉矛盾的是,就在他自杀的前一天,他给家人留下了这样的字句:“爸爸、妈妈、弟弟:如若我精神分裂,或自杀,或突然死亡,一定要找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常远报仇,但首先必须学好气功。海子1989.3.25”。

同时,他也给学校留了言:“校领导:从上个星期四以来,我的所有行为都是因暴徒常远残暴地揭开我的心眼或耳神通引起的。然后,他和孙舸又对我进行了一个多星期的听幻觉折磨,直到现在仍然愈演愈烈地进行,直到他们的预期目的,就是造成我的精神分裂、突然死亡或自杀。这一切后果,都必须由常远或孙舸负责。常远: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孙舸:现在武汉,其他有关人员的一切精神伤害或死亡都必须也由常远和孙舸负责。海子1989.3.25”。


海子

常远是海子的好友,孩子对常远从事的人体科学研究极感兴趣,并多次与常远、孙舸等人探讨。这看起来很矛盾,好友竟然被他认为是害自己的凶手!

海子就是一个矛盾体,如同有人评价他“读得起诗坛,却对不起父母”一样。对于海子的自杀,有多种版本的解读。

一般认为海子的自杀是源于抑郁症,还有一种解读这样说:作者是“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的“那一代人,亲身经历了六七十年代对物欲的扼杀,那时只讲精神、鲜谈物质,但是到了80年代末,人们变得摒弃精神、物欲横流……

面对这种现实,他不愿同别人一样、盲目沉醉于物质生活带来的幸福感,于是他们就时时会感觉到来自内心的分裂和痛苦,这种矛盾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结果崩溃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