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宋朝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大家习惯以赵宋来称呼宋朝。然而,学界又称宋朝为 “天水一朝”、“天水之世”或 “天水一代”,此种称呼方式以王国维和陈寅恪二位大师使用最为频繁,其中缘由,有待探讨,现对此称谓由来加以考析。
关键词: 赵宋; 郡望; 天水一朝
赵宋之世被称为“天水一朝” , 此种称谓在学界影响颇大, 屡见于名家著述之中。这一称谓始见于明项穆所著《书法雅言》, 书载:“宋之名家,君谟为首, 齐范唐贤, 天水之朝, 书流砥柱。”此处“天水之朝”即是宋朝, 意在说明宋代蔡襄的书法造诣极高, 可与唐代的名家相媲美, 是宋代书坛上中流砥柱式的人物。
著名藏书家叶德辉在其著《书林清话》中再次用“天水一朝”来指称宋朝, 他在此书序言首句中就指出: “书籍自唐时镂版以来, 至天水一朝,号为极盛。”民国时期, 用“天水一朝”或“天水一代”来称呼宋朝十分普遍, 王国维和陈寅恪二位在其论述中曾多次使用。王国维说:“考证之学,亦至宋而大盛。故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 前之汉唐, 后之元明, 皆所不逮也。”陈寅恪用“天水一朝”来指赵宋, 称: “由是言之,宋代之史事, 乃今日所亟应致力者。此为世人所共知, 然亦谈何容易耶? 盖天水一朝之史料, 曾汇集于元修之宋史。”又在分析了欧阳修的成就之后, 指出:“故天水一朝之文化,竟为我民族遗留之瑰宝。”陈先生在《论再生缘》中称: “就吾国数千年文学史言之, 骈俪之文以六朝及天水一代为最佳。”又:“六朝及天水一代思想最为自由, 故文章亦臻上乘, 其骈俪之文亦无敌于数千年之间矣, 故无自由思想, 则无优美之文学。”
直至今天, 学界仍用“天水一朝”或“天水一代”指称宋朝。著名的宋史学者陈乐素先生在《四库提要与宋史艺文志之关系》中论及《宋史·艺文志》的重要性时指出: “然宋国史既已不传, 欲究天水一朝载籍,斯志毕竟犹未可废也。”漆侠先生在纪念老师邓广铭时谈到“先生从《宋史》一书史源入手, 广征天水一代典籍, 给以缜密考订, 从而抉发了《宋史》一书种种弊端, 写出《宋史职官志考证》、《宋史刑法志考证》以及一部分列传考证。”学者多用“天水一朝”指称宋朝, 主要缘由是天水为赵姓的郡望之地, 此种称呼是学者对宋朝的“郡望称”。郡望, 即郡中望族, 通常由郡名加姓氏名组成, 如陇西李氏、彭城刘氏等。郡望是地域主义的形成和家族主义确立的结果, 天水成为赵姓郡望之地, 是出于赵姓地域源流和赵姓家族聚居之地的原因。赵氏祖先是造父, 与秦人同祖。 《史记·秦本纪》载: “缪王以赵城封造父, 造父族由此为赵氏。”又“以造父之宠, 皆蒙赵城, 姓赵氏。”《史记·赵世家》载:“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赵城, 为赵氏。”又曰“赵氏之先, 与秦共祖。”唐林宝在《元和姓纂》中载: “王迁,为秦所灭, 子代王嘉, 嘉子公辅, 主西戎, 居陇西郡。”林宝只提及陇西郡赵氏, 没有提及后来建立赵宋的涿郡赵氏, 也即此时, 赵姓望族多居陇西郡, 而非涿郡。唐陇西郡与天水郡相互毗邻, 所以陇西天水一带被认为是赵姓的郡望之地。
郑樵《通志·氏族略》曰: “秦并代,使嘉子公辅主西戎, 世居天水。其赵宗室散出者, 皆以国为氏。居涿郡者后有天下。”郑樵认为涿郡这一支是从定居天水的赵姓宗室中迁出来的, 具体的迁徙时间已不可考, 但天水是赵姓的源头, 赵姓的源流之地当属无疑, 郑樵以南宋人的身份记载, 可知南宋人普遍认为赵氏应该是源于天水的, 天水是为赵姓郡望之地。
元人修《宋史》时说:天水, 国之姓望也”。《宋史》记载太祖祖上自唐以来一直在涿郡一带受到任用, 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在后周屡立战功, “累官检校司徒、天水县男。”北宋末年,靖康之变, 宋钦、徽二帝被金人掳去, 并授 “昏德公赵佶为天水郡王, 重昏侯赵桓为天水郡公。”可见金人也认为赵宋王朝的统治者与天水有着某种极深的渊源。总之, 涿郡赵和天水赵本是同源, 而涿郡赵在追根溯源时也必须将视线转向天水。
考察宋代之前各朝, 天水赵氏在仕者不胜枚举, 封侯拜相, 荣耀之至。汉赵充国官拜营平侯, 南北朝时北周赵贵官拜楚国公, 隋朝宰相赵芬, 唐德宗宰相赵憬, 唐代赵昌、赵晔及其子赵宗儒等, 均是天水大族, 赵氏后裔。赵姓在天水一带影响极大, 天下赵氏寻源追根必上溯于天水。今位于天水市秦州区的赵家大院、赵家巷及“赵氏天水堂”, 成为天下赵姓人士族源的标志和追忆先祖的所在。综上所述, 天水是天下赵氏发源, 赵姓郡望之地, 赵宋的建立者属于天水赵氏的一支, 所以称赵宋为 “天水一朝”、“天水一代”。
转自《河西学院学报》2015年 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