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沙地带战事进入第五个月,中东地区局势呈现出新的复杂态势。2025年1月19日,在国际社会的斡旋下,以色列与哈马斯达成首轮为期42天的停火协议。
自协议生效以来,已有超过2000辆载有人道主义物资的车队进入加沙地带,物资包括食品、饮用水、医疗用品和临时避难所等。由于基础设施遭到破坏,加上配送网络受限,大量援助物资未能及时送达平民手中。加沙地带的医疗系统面临崩溃风险,多数医院仅能维持基本运转。
停火协议原定于2月3日进入第二阶段谈判,但形势急转直下。以色列方面指控哈马斯在拉法地区发射至少12枚火箭弹,其中3枚突破"铁穹"防御系统并造成平民伤亡。哈马斯则反指以色列在加沙南部部署重型装甲车辆,违反停火协议相关条款。双方的相互指责导致第二阶段谈判陷入停滞。欧盟特使访问耶路撒冷和拉马拉,试图重启谈判进程,但收效甚微。
以色列国防军在黎巴嫩南部采取的军事行动加剧地区紧张局势。2月15日,以军出动F-35战机对西顿地区实施打击,击毙哈马斯行动部门在黎巴嫩的负责人。以军情报部门负责人透露,其是哈马斯情报系统的核心人物,参与策划去年10月7日的袭击行动,还主导针对以色列北部城市的多次火箭弹袭击。
以色列国防部公布,此次行动历时三个月筹划,动用包括信号情报、人力情报在内的情报手段,锁定具体位置。以军选择在黎巴嫩南部人口稀少的地区实施打击,使用具有精确制导能力的武器系统,最大限度地避免附带损害。
真主党领导人警告以色列不要在黎巴嫩领土上扩大军事行动的规模,否则将面临"回应"。黎巴嫩政府也向联合国安理会提出抗议,指责以色列违反黎巴嫩主权。
在接受卡塔尔半岛电视台专访时,其表示,哈马斯愿意在实现加沙停火的框架下,重新考虑其在加沙地带的政治定位。自去年10月以来,哈马斯的军事和政治领导层遭受重创,多个重要军事设施被摧毁,地下隧道系统大部分被瘫痪,哈马斯可能正在寻求通过政治让步来换取喘息机会。这并不意味着哈马斯完全放弃其根本立场,而是在当前形势下采取的策略。
埃及和卡塔尔作为调解方,正在推动各方重返谈判桌。调解方提出的新方案包括:分阶段释放人质、逐步撤出以军部队、重建加沙民事管理机构等内容。以色列总理坚持"消除哈马斯威胁"的立场,这使得谈判前景充满不确定性。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计划于下周再次访问中东地区,试图推动停火进程取得突破。白宫中东事务特别代表表示,美国支持实现持久停火,但前提是确保以色列的安全关切得到有效回应。联合国安理会也在讨论一项新决议,呼吁各方保持克制,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
停火协议能否持续,以军的军事行动是否会扩大,哈马斯的政治策略调整将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些都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只有各方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为地区和平稳定作出努力,才能打破困局,实现持久和平。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