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顿巴斯前线出大事,乌克兰军队最新部署的反隐身雷达系统首次成功锁定一架执行侦察任务的俄罗斯军队苏-57战机。战机在高空巡航期间遭遇乌克兰军队防空系统锁定,随即展开高强度规避机动乌克兰军队防空部队在锁定目标后连续发射6枚防空导弹,迫使该架苏-57战机以1.8马赫的超音速采取剧烈规避动作,最终脱离交战空域。

在此次交战中,乌克兰军队采用的反隐身雷达系统整合最新的信号处理技术,能够有效突破俄罗斯军队电子干扰。雷达站在发现目标后迅速完成目标定位与跟踪,并与防空导弹系统联动,体现出乌克兰军队防空体系的整体作战效能提升,整个交战过程持续约7分钟,期间俄罗斯军队战机采取包括急转、俯冲等多种战术动作进行规避。

通过引进西方先进雷达技术并结合本土化改进,乌克兰军队已经具备对第五代战机的探测和拦截能力。作为俄罗斯空天军的战斗机型,苏-57的性能参数一直备受关注。这款第五代战机采用隐身技术,其雷达反射面积较小,在同类战机中处于领先水平。苏-57具备卓越的超机动性能,能够完成包括"眼镜蛇机动"、"落叶飘"等高难度战术动作。

从武器载荷来看,苏-57采用内置弹舱设计,可搭载6枚R-77M中程空空导弹。这种导弹射程较远,配备主动雷达制导系统,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此外,苏-57还配备先进的航电系统和多模式雷达,可同时对空中、地面目标进行跟踪和攻击。

在此次交战中,乌克兰军队反隐身雷达系统采用米波频段工作模式,这种技术路线具有优势。米波雷达波长较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突破隐身设计的限制,其探测距离较远,为防空系统提供充足的预警时间。该雷达还整合数字波束形成技术,提升抗干扰能力和目标分辨率。

与雷达系统协同作战的S-300VM防空导弹系统表现出色。这款防空系统射程较远,射高达,采用垂直发射方式,具有较短的反应时间。其导弹采用双模制导设计,综合使用惯性导航和半主动雷达制导,能够应对各类空中目标的规避动作。此外,S-300VM还具备同时拦截多个目标的能力,系统机动性强,生存能力突出。

在过去一个月内,俄乌双方空战频次较高,而在此次锁定事件后,空战频率有所提升。这反映出双方在制空权争夺上的较量愈发激烈。空战模式也发生变化,由此前的中远距离交战转向近距格斗,这一趋势与双方防空能力的提升直接相关。

俄罗斯军队已采取应对措施,增派电子战部队进驻前线地区,以加强对乌克兰军队雷达系统的干扰和压制。同时,乌克兰军队也加快防空体系布局调整,新增防空阵地,强化对关键区域的防空密度。

回顾近期类似战例,2025年1月29日的克里米亚大桥防卫战值得一提。当时一架苏-57拦截乌克兰军队编队,在短时间内击落乌克兰军队战机,展现出空战优势。但此次被锁定事件与之形成对比,其原因在于乌克兰方面新部署的反隐身雷达系统。此前的空战中乌克兰方面并未使用该型雷达,这也解释为什么俄罗斯军队苏-57此前能够保持较高的作战效能。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随着乌克兰不断引进和改进反隐身探测装备,俄罗斯军队第五代战机的作战优势面临挑战。这种技术博弈不仅影响着当前战场态势,更可能推动未来空战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