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广播电视台充分发挥中国(河南)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创新中心的产业孵化、创新引领作用,启动“东方元素+国潮国风”数字资产库建设,自主研发Eeasten(虚拟现实数字媒体资产数据描述)标准等,于2024年6月上线国内首个聚焦传统文化的智能化创作引擎——“大象元”AI创作与应用平台,打造虚拟现实电影《唐宫夜宴》《隐秘的秦陵》,将中华文化符号与XR空间娱乐技术结合,实现观影体验从静态观赏到动态沉浸的质变。同时,在全国多个重点城市积极打造了集文娱体验、文旅体验、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空间载体,探索拓展产业链条,成功带动了演艺、文创等当地文旅消费。这是河南广播电视台一直以来坚持技术底层架构重塑、内容生产范式颠覆、组织机制破旧立新、产业生态跨界融合的成果。



河南广播电视台以“改革永远在路上”的信念,紧跟时代步伐,勇于突破边界,积极拥抱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浪潮,坚持探索全程、全息、全员、全效的新型主流媒体发展之路,以技术创新为牵引,深入推进系统性变革,凭借清晰的战略方向与务实的改革举措,成功闯出通过培育新质生产力、激活新型媒体第二曲线增长的发展新路径,也让一直以来不断推进和深化的系统性变革更加坚实有力。



一、技术革新,驱动创新引擎

紧盯前沿科技,强化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抢抓数字经济新风口,抢占人工智能新赛道,坚定推动自身数智化改革。建立“6云3系统”的技术架构,打造融媒体业务的技术赋能全链条,实现内容生产、风险控制、分发渠道以及精细化运营等多个环节的全面贯通;4K/8K超高清制播云与AI内容审核系统无缝对接,虚拟制作系统与区块链版权保护平台协同运作,云协作平台实现跨地域协同创作等先进的技术集成,让技术支撑从工具层面向生态层面进化。同时,在全台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使用培训,形成“人人善用工具”的氛围,让技术支撑从专业部门走向全员赋能。

二、内容迭代,升级文化IP

立足“内容为王”,锚定“文化+科技”,积极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让AIGC技术深度嵌入创意生产全流程,成为内容进化的“共生体”,为用户带来更加丰富、精准、个性化的视听体验。加速迭代升级“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中国节气”、《常识中国》、《中国家宴》等文化IP,全网传播量已突破2000亿。以垂直化、场景化、智能化的内容产品,多维度解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魅力,塑造文化生产传播新样态。创意推出系列AI短视频“中国瑞兽之屋脊兽”,以人工智能加持个性化内容生产,精心雕琢历史长河中绚烂多彩的中华文化画卷。



三、结构优化,推动全员转型

顺应大势,按照互联网发展规律深化内部机制创新,实行“工作室制+项目制”矩阵化管理,让创意要素突破部门壁垒自由流动,建立以产品为中心的组织,打造开放、包容、共享、创新的组织形态。加速落后产能出清,不断推动机构整合,从频道、频率供给侧改革到集约化作战单元的组织重构,实现了“系统集成”的思维跃升;通过双向选择、竞聘上岗,实现灵活的“能上能下”,年轻制片人主导亿元级项目成为新常态;倡导“以贡献论英雄”,每年开展出彩项目评选,单项目奖励最高150万元,引导全体员工主动走出舒适区,寻求个人价值的最大增长空间。

四、融合向新,引领移动互联传播

前瞻性提出“移动优先”策略,以“大融合”思路搭建自有全媒体传播平台——大象新闻客户端,把握“数据”这一新型生产要素作为“稀缺资源”的潜在价值,以技术为底层逻辑,以数据为核心资源,以用户需求为导向,聚合线上线下各类资源,有效连接起互联网场域下的场景空间,实现功能和服务全面提升,以流量和效果说话。大象新闻客户端下载量突破1.6亿,日均点击量超230万,端内日活超10万,端外日活超400万。融媒体矩阵千万级粉丝账号增至11个,500万级账号呈现快速增长势头。突破地域媒体的传播局限成立大象国际传播中心,打造“See The Elephant”海外账号矩阵,粉丝量超600万。

接下来,河南广播电视台将进一步发挥创新中心的引领作用,推动思维方式、生产方式、支撑方式变革,持续深化“技术驱动型”创新向“生态建构型”融合的迈进,在更宏观的层面进行系统性变革:持续推动人工智能嵌入全媒体工作机制,重构生产传播流程,提升效率、能力和创新潜力,加速形成主流媒体新质生产力;继续放大移动互联平台的联动工作机制,通过相互连接的平台系统间的多重引力抓住更加流动化的用户,以情感共鸣、心理认同深层次联结用户、触达用户;更加重视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延展性,以数据为基点创新盈利模式,深度融入数字产业,做强传媒经济。

在数智时代的新起点上,当体制机制创新遇见技术革命,当文化自信拥抱数字文明,河南广播电视台将以一场深刻的系统性变革,探索新型主流媒体多元化发展的广阔路径,为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新型主流媒体贡献河南广电经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