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
最近,印度这位“老朋友”不知怎么开始密集的访问中国,这事儿搁以前,可能会让人觉得有点意外。

要知道,前几年印度可没少在中印边境问题上搞小动作,嘴上喊着“去中国化”,结果现在又主动示好,这到底是啥操作?



也许奥秘就藏在大洋彼岸的白宫之中,特朗普的再次回归,让印度是紧张万分,不知何时自己会变成那枚弃子。

密切访华或许是想在制裁来临之前,为自己找到全身而退的后路,可事情能这么简单吗?莫迪还能像以前那样,在中美之间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吗?



印度对华态度大变,这次到底想干嘛?

印度最近对中国的态度,颇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思,嘴上喊着要“去中国化”,但身体却很诚实——高层访华的脚步可是越来越密集了。

莫迪政府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其实,背后原因主要有两个:边境问题缓和和经济现实



过去几年,中印边境摩擦不断,甚至一度剑拔弩张。但从2023年开始,形势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双方通过多轮会谈,逐步达成一定共识,边境紧张关系开始降温,最直观的表现就是边境地区的军事接触减少。



这意味着什么?说明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印度意识到长期对抗对自己没啥好处,反倒可能拖累经济发展。

再看看最近的动向。印度外交秘书唐勇胜访华,就是个信号。这位印度外交系统的重要人物专门跑到北京来,显然不是单纯的“礼节性访问”。



而是带着某种任务和诉求来的。这也说明印度在中印关系上依然留有腾挪空间,没有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美西方阵营”这个篮子里。



印度不能失去中国市场

有些印度政客总是高喊“抵制中国货”,但市场经济的现实告诉我们,喊归喊,真要脱钩?没那么容易。

2023年,中印双边贸易额超1360亿美元,印度对华逆差近1000亿美元。此情形表明,印度经济在诸多方面依旧依赖中国。



印度近年来大力发展智能手机产业,苹果、小米、三星等品牌纷纷在印度设厂。但这些工厂的很多零部件,比如屏幕、芯片、电池,依然严重依赖中国供应链

西方频繁宣扬产业转移,似乎像印度这样的新兴经济体,正凭借廉价劳动力优势,承接大量产业,重塑全球供应链版图。



苹果、小米、三星等纷纷在印度设厂,乍看之下,这是产业转移浪潮中的典型现象,印度有望成为新的电子制造中心。

然而,深入探究就会发觉,印度尽管拥有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可在供应链方面却存在着严重的短板。



以屏幕为例,中国拥有京东方、华星光电等行业巨头,在屏幕的研发、生产技术以及产品质量上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印度本土屏幕产业发展滞后,难以提供稳定且高质量的屏幕供应,这使得印度手机制造工厂不得不依赖中国进口。



还有印度引以为傲的仿制药其实也离不开中国的帮助,虽然印度不承认医药版权,可以随意仿制任何国家的药物。

但制药所需的核心原料——活性药物成分相当一部分来自中国。如果真要“去中国化”,印度的药企恐怕得先断供一阵子。



再来说说投资。印度虽然嘴上说不需要中国资本,但现实情况是,很多行业仍然依赖中国投资和技术。

比如印度的初创企业,曾有大量中国资本支持,如字节跳动、阿里巴巴、腾讯等公司曾在印度多个领域投资。



虽然近年来印度政府对中国资本施加限制,但资本是逐利的,市场需求仍然存在,这也是为什么印度在对华政策上“表面强硬,实际留后路”。



特朗普回归,莫迪又要“瑟瑟发抖”?

当然,印度之所以又开始“攀附”中国,还是因为有特朗普这个变量的加入,让莫迪是“汗流浃背”。

如果说中美博弈让印度不得不小心翼翼地“走钢丝”,那么特朗普的回归,简直就是给这根钢丝加了点“地震特效”。



莫迪不仅要保持平衡,还得随时提防“突发状况”。毕竟,特朗普这个“麻烦制造机”一旦重返白宫,印度的好日子恐怕也要变味了。

回顾特朗普上次当总统,印度可是吃了不少苦头。长久以来,印度一直享有美国给予“发展中国家”的部分贸易优惠政策,普惠制即为其一。



这让印度的出口企业赚得盆满钵满。但特朗普上台后,直接把印度的GSP待遇给取消了,理由是——“印度占了美国的便宜!”

这还没完,特朗普还对印度钢铝产品加征关税,逼着印度在美印贸易协议上让步,结果莫迪政府当然不愿意,直接反手对美国商品加税,搞得美印贸易摩擦升级。



特朗普2024年再度上台,印度可能面临哪些冲击?

莫迪政府这几年在能源市场上可谓是玩得“风生水起”,尤其是在俄乌冲突爆发后印度简直就是油市里的“倒爷”——低买高卖,稳赚不赔。

大家都知道,自从俄罗斯的石油有价无市之后,大部分的出口都被印度买走了,而印度买这么多石油可不全是自己用。



拿到手后,要么自己炼了用,要么转手卖给欧洲人。欧洲国家嘴上说“抵制俄罗斯能源”,结果买的油还是俄油。

只是绕了一大圈,多了个“印度转售”的流程而已。印度每桶油能赚10-20美元,一年下来光靠转手就赚得盆满钵满。



特朗普的回归势必会加大对俄制裁,印度的这一套利空间可能被压缩。

换句话说,特朗普再来一轮贸易强硬政策,印度很可能再次被波及。莫迪本来还指望美印关系能带来更多经济红利。

但如果特朗普的政策变脸,印度可能面临经济上的“双面夹击”——一边是美方的贸易压力,一边是仍然离不开中国供应链的现实困境。



印度在外交上,一直想当“多面玩家”,一边和美国搞“印太战略”,一边在金砖国家、上合组织等平台上靠近中国和俄罗斯。但特朗普的回归,可能会让莫迪政府面临更大的站队压力。

QUAD(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印度在这个框架内,和美国、日本、澳大利亚进行合作,但它始终没有真正完全倒向美国。



而且印度几十年来一直是俄制武器的主要买家,而特朗普政府对俄罗斯的敌意,可能会逼迫印度减少对俄的依赖。

如果印度不选边站队,很有可能会面临贸易上的“敲打”。

对莫迪来说,这将是一个头疼的问题。如果特朗普真开始逼印度选边站队,莫迪政府该如何应对?是彻底倒向美国,还是继续保持外交平衡?



结语

长期来看,印度依旧会“骑墙”,说白了,印度的“战略模糊”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在经济上,它离不开中国,毕竟从工业品到制药原料,印度对中国的依赖比嘴上承认的还要多。但在政治和军事上,印度又更偏向美国,毕竟有些人始终幻想着“印太小北约”。



只要国际大环境不发生剧变,印度还是会尽量“两头讨好”,从中美之间薅羊毛。

但问题是,特朗普不是个省油的灯,一旦他上台加大对印施压,莫迪还能不能继续“左右腾挪”?这恐怕是个大大的问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