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中国母婴企业开启资本化征程。今年1月份,主打“HelloBaby”品牌的婴儿监护器制造商聚智科技创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智科技)正式向香港联合交易所递交招股书。

值得关注的是,这家企业的营收版图呈现出明显的"外向型"特征——2023年全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美国市场贡献了公司超70%的营收。

聚智科技的数据显示中国母婴企业集体“出海”的新趋势,包括正在冲刺港股上市的舒宝国际、不同集团,也纷纷布局海外市场。不过,在国际贸易环境复杂多变的当下,这些"出海"企业也面临着贸易限制、贸易壁垒等多重挑战。

研发开支远不及销售及营销开支

聚智科技是一家拥有20年发展历史的企业,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2005年9月深圳倍耐特的成立,该公司成立早期,曾由创始人刘强及其胞姊妹刘艳分别持有95%及5%的股份比例。

经过一系列股权重组,刘艳已不再拥有公司任何权益。目前,聚智科技的股权高度集中:刘强通过哈贝比国际持有公司80%股权,掌握着绝对控制权。

聚智科技主要经营婴儿监护器。2022年和2023年全年以及2024年前9个月,来自婴儿监护器的收益均占公司同期收益达九成以上。

眼下,聚智科技业绩势头不错:2022年和2023年全年以及2024年前9个月,公司收益分别为大约1.91亿元、3.48亿元和3.49亿元 ;年内溢利分别为大约3480万元、6340万元和7210万元。

对于公司的竞争优势,聚智科技招股书中首先提到了“引以为傲的产品设计及开发能力”。

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公司在研发上的投入似乎并没有那么大方:2022年和2023年全年以及2024年前9个月,聚智科技研发开支分别为475.3万元、530.1万元和687.5万元,占同期收益比例为2.5%、1.52%和1.97%。

相比之下,聚智科技在营销方面的投入可谓“大手笔”。同期,聚智科技销售及营销开支分别为3933.3万元、6064.6万元和6792.9万元,远超同期的研发开支。其中,2024年前9个月公司销售及营销开支是研发开支的9倍多。

进一步细分可以看到,聚智科技的销售及营销开支主要包括电商平台佣金、营销及广告开支。2024年前9个月,这两项支出分别占销售及营销开支的41.4%和52.5%。

聚智科技近两年的业绩增长,一定程度上还与公司的降价策略有关:公司婴儿监护器的平均售价由2022年的433.6元下跌约10.8%至2023年的386.8元。据公司介绍,系调整了部分型号的价格,作为渗透市场的其中一项营销策略。

2023年超七成收入来源于美国

根据招股书,经过多年营运,聚智科技产品已销往北美和欧洲等海外国家。其中,美国是公司最大的市场。2022年和2023年全年以及2024年前9个月,公司向美国市场的销售分别占总收益约56.8%、70.9%及75.7%。公司董事还预计,美国市场销售额在不久的未来将继续占据营业额的极大比重。

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中美育儿文化的差异。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家庭仍以隔代喂养为主,而欧美国家更早脱离隔代喂养模式,对婴儿监护器的需求更为旺盛。这一观点与聚智科技招股书中的数据相印证:美国乃全球最大婴儿监护器进口国,当中大部分源自中国,在当地婴儿监护器需求的强劲推动下,其进口量占中国婴儿监护器出口总值接近一半。

聚智科技的海外布局并非个例。近期冲刺港股上市的舒宝国际和不同集团也将目光投向海外。其中,舒宝国际2023年收入过半来自俄罗斯市场;而不同集团招股书提到,除巩固在中国的市场地位外,公司正积极拓展至主要国际市场,如欧洲、东南亚及北美。

就母婴企业爱“出海”,宋亮认为这有多方面原因:一方面,经过多年发展,国内企业在产品、品牌等方面已具备出口实力;另一方面,在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出海成为企业寻求新增长点的重要选择。此外,国内生产成本优势也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有力支撑。

然而,出海之路并非坦途。聚智科技在招股书中坦言,按2023年销量计算,美国是最大的婴儿监护器市场之一,但其出生率正逐步下降 。此外,贸易限制、贸易壁垒以及美国可能对公司所交付产品征收的新关税可能会对公司的业务、前景、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宋亮补充道:“虽然母婴行业不属高精尖领域,但当前复杂的国际贸易形势仍可能带来一定挑战。”

就此次冲刺港股上市,2月25日,记者致电聚智科技方面并向公司发送采访邮件,公司回复称目前处于静默期,暂时不便接受采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