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楠楠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2月25日,烟台大学发布2025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这是烟大获批博士授予单位,法学、数学、药学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后,首次招生。这不仅助推烟台大学在高水平大学建设上迈向新台阶,填补驻烟省属高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空白,也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教育、科技、人才支撑。
这对正锚定2035年跃升成为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发展目标、全力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扛起“三核引领”新使命的烟台来说,意义重大。
三个新增博士点首次招生
2024年9月,烟台大学成功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新增法学、数学、药学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烟台正式有了“博士点”。
2025年2月25日,烟台大学发布2025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招生专业为法学、数学、药学3个学术学位全日制博士研究生专业。招生采用“申请—考核”制。考生提出申请、提交材料,招生学院进行材料审核、综合考核,择优录取。烟台大学招收博士研究生学习方式均为全日制,基本学习年限为4年;有特殊原因者,经申请,学习年限可适当延长,最长不超过6年。
据了解,烟台大学法学专业目前设立在法学院,烟大法学院前身法律系成立于1984年,由北京大学法律系援建,为当时全国仅有的不到20个法律系之一,1999年由系改院。1998年获批民商法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2006年分别获批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民商法学科长期为山东省重点学科、特色重点学科。法学学科2020年获批为山东省高水平“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学科,2024年获批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数学专业所在的烟台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的前身数学系成立于1984年,由北京大学数学系援建。数学学科从最初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发展成为涵盖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三个本科专业的综合性学科。其中数学与应用数学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专业为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2003年获批应用数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11年获批数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21年获批应用统计专业学位硕士点。2022年入选山东省博士点精准培育学科,2024年获批数学一级学科博士点。
烟台大学药学学科依托药学院建立,作为烟台大学重点学科之一,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药学领域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在国内外药学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学科拥有“分子药理和药物评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首批现代产业学院立项建设以及山东省首批基础科学研究中心培育基地(药学);“药学”学科获批山东省一流学科、山东省高水平学科立项建设,药学专业群获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立项建设等。药学学科现有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及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12年获批“重大新药新型释药系统”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2020年获批项目博士后招收资格,2024年获批药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高水平大学建设站上新台阶
成功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及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是烟台大学高水平大学建设取得的历史性重大突破。新增法学、数学、药学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让烟台大学高水平大学建设站上新台阶,填补驻烟省属高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空白,也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教育、科技、人才支撑。
1984年,烟台被列为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但高等教育薄弱、人才滞后严重阻碍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时代的呼唤,改革的需要,自己动手创办一所综合性大学迅即成为当时烟台人民的共识。经省市多方努力,1984年5月,教育部批准筹建烟台大学。
烟台大学一出生就风华正茂。从1984年7月1日烟台大学破土动工,到1985年9月,仅14个月的时间,烟台大学11个系、14个专业全部招收了新生,正式开学上课。这得益于中国两所最著名学府——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烟台大学培育了起点高、发展快、后劲足的基因。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无私援建与鼎力帮扶,奠定了烟台大学办学起点高、发展快、劲头足、势头好的坚实基础和显著优势。
经过40年的发展,烟台大学从最初的11个系、800多名师生,发展到目前的23个学院、3万多名师生,由培养本科生为主,发展到本硕博多层次办学。随着2023年9月份烟台黄渤海新区八角湾校区的正式启用,烟台大学形成了“一校三区”的办学新格局。学校成为省市共建高校,入列山东省“强特色”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建设高校。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工程学、材料科学等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32个本科专业入选国家级和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站在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新起点上,烟台大学将以更主动的担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强化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才支撑,以更积极的作为服务发展、服务大局,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更有力的举措深化改革、推动创新,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2024年在烟台大学建校40周年创新发展大会上,烟台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郝曙光说。
2025年是烟大“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双高”建设收官之年和2026年高水平大学学科建设条件达标决胜之年。2月21日,烟台大学召开2025年工作研讨会,烟大党委书记卢国强在会上作题为《乘势而上开新局再接再厉谱新篇以全面改革提质绘就高质量发展新蓝图》的讲话,学校将2025年确立为“改革提质年”,要求准确把握改革提质的关键环节,坚持开放办学理念、强化办学特色,坚持一流办学目标、提升综合竞争实力。全校广大干部职工要以过硬能力作风确保改革提质取得实效,真正把思路变成决策、把决策变成措施、把措施变成行动、把行动变成成果,共同推动高水平大学建设在新的一年高点布局、积厚成势。
与城市双向赋能、共生共荣
城市孕育大学,大学滋养城市。
作为新中国第一所地级市集资兴办的综合性大学,烟台大学贴着“不要‘铁饭碗’”的标签诞生,与改革开放的脉搏同频共振,见证了这座城市跨越发展的铿锵步履,满足了这座城市对人才的渴求,对科技的尊重,点燃了城市腾飞的激情和力量。
得益于烟台市委、市政府的鼎力支持,烟台大学抢抓全省优化高等教育学科布局新机遇,以破解全市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引进、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等重要瓶颈为落脚点,锚定实现高水平大学学科建设新突破目标,精准发力、持续用力,取得明显成效。2023年8月,由烟台市投资26亿元、总占地1000余亩的“交钥匙”工程——烟台大学八角湾校区一期工程顺利投入使用,开启了烟大一校三区的办学新格局,具有里程碑意义。
同样是在2023年,烟台迈入万亿级城市行列,这是烟台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烟台晋升为我省第三个万亿城市,成为我国北方地区首个过万亿的地级市。这背后离不开高等教育的人才和智力支持。以烟台大学为代表的驻烟高校都在努力滋养着城市发展,始终坚持立足烟台、融入烟台、服务烟台,与烟台发展同频共振,共生共荣。近年来,烟台大学参与共建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打造服务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新样板”。紧扣人工智能等省市主导产业,与新华三集团共建数字创新学院,推进烟台智慧城市发展。学校教师先后研发出中国首个治疗抑郁症的1类创新药、中国首个在美国获批上市的中枢神经系统创新微球制剂、用甲乙酮系列混合溶剂分离丁烷与丁烯的方法、海洋石油钻井平台“蓝鲸一号”关键部位模具等“高精尖”科研应用成果,有力驱动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烟台大学自诞生之日起就与烟台这座城市血脉相连、携手并进,40年来始终以根植烟台、服务烟台为宗旨,为烟台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智力支持,创造了校地双向奔赴、互促共赢的合作典范。建设现代化城市必须有高水平大学作支撑,以烟台大学为代表的驻烟高校,不仅是烟台亮丽的城市名片,更是烟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烟台大学扛牢培养高层次人才和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历史重任,培养更多毕业生扎根烟台创新创业,将切实把学校的智力优势转化为烟台的竞争优势、发展胜势。
大学因城市而兴,城市因大学而盛。烟台大学博士点获批正式招生,不仅是高等教育领域的突破,更是一场“校城共生”的深度实践。这对正锚定2035年跃升成为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发展目标、全力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扛起“三核引领”新使命的烟台来说,意义重大。通过博士培养,烟大正将学术资源转化为城市发展的“智力引擎”,而烟台市则以产业需求反哺学科建设,形成“以才兴产、以产育才”的良性循环。这一模式或将为中国地方高校的转型提供重要范本。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