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赶碳号科技

最近杭州明星企业刷屏,大部分是靠科创硬实力出圈,但也有公司却是靠吹泡泡、gejiucai出圈。以一己之力几乎改变国运的Deepseek,不要说IPO上市了,前两天甚至直接否认了首轮融资,“融资相关均为谣言””。干脆利索,这种定力无疑令人钦佩。

但花有百种,人有百态,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梁文峰。比如,同样在杭城,还有一个两市发行第一高价股——禾迈股份。其发行价高达 557.8 元,上市之初曾冲高至1877.43(复权价),截至2025年2月24日收盘,复权价为 355.57,较发行价下跌36.25%,较最高价下跌81%。

虽然已经破发股价几乎处于历史最低,虽然禾迈号称光伏圈毛利率第一,虽然海外微逆市场似乎还有所好转,但这一切都挡不住公司实际意义上的第三大股东的减持。只有一个原因,和足踝斩的禾迈股民们相比,原始股东——九智资本及董事韩华龙即使这个价格减持,仍然增值了8倍多。

为什么呢?都是高价发行惹的祸——公司原本只准备募集5.58亿,但在中信证券怂恿加持下,实际募集了55.78 亿,超募近50个亿。现在,三股东准备提桶跑路了。

赶碳号本来对禾迈股份颇有好感,因为即使在去年三季度这样的行业内卷时刻,其销售净利率仍然高达23.74%,只略逊于德业股份,位列光伏圈第二,微逆同行昱能只有10%。赶碳号为此曾撰文《这家逆变器企业,如何做到毛利率全行业第一?》。然而,事实很打脸,文章发布后禾迈股价一路下行,最大跌幅25%,远远弱于大盘,以至有投资者在微信后台留言抱怨。

现在,这家曾经是两市第一高价发行的中国版Enphase,终于显现出真实意图。难怪最近知名投资人、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公开表示:“我们投资的公司如果要去港股(香港交易所)上市,我把他腿打断。实际上,这是把我们投的钱给坑了,因为去港股上市的话等于没上,上了个‘寂寞’。”

当然,即使股价破发,因为韩华龙和九智既不是实控人,也不是第一大股东,仍然可以减持。这并不违规。就像当初的天价发行一样,也没有违规。但是,这个市场中就是总有很多聪明人,总能把规则利用到极致。

天价发行,导致A股发行定价制度修改

禾迈股份三年多前的那场IPO,究竟有多夸张?

公开资料显示:

(1)2021年12月,禾迈股份首发上市,发行价格为557.80 元/股,让这家小公司一举成为A股历史上发行的第一高价股。禾迈股份发行市盈率高达225.94倍!

(2)禾迈股份原本只计划募资5亿元,但最终募资净额高达54亿元,超募近50个亿!以至于即使到现在,禾迈股份的超募倍数,估计也可问鼎A股之最。

(3)因为高价发行、又超募,保荐人中信证券同样赚得盆满钵满。禾迈股份发行费用总额为1.72亿元,中信证券获得的承销费及保荐费高达1.42亿元!

禾迈股份高价发行现象,甚至引发监管层面、学术层面、市场层面等对于A股发行制度的反思:

在定价机制方面:过度依赖于估值模型的局限性;对于注册制市场化定价过程中如何避免机构在询价过程中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给出过高报价从而导致发行价虚高的情况;保荐机构中信证券在禾迈股份的发行中可能存在对公司估值过高、对市场风险评估不足等问题。

在监管与审核方面:监管部门需要思考如何在鼓励企业融资发展与保护投资者利益之间把握好监管尺度,既要支持创新型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获得资金支持,又要防止过高的发行价给投资者带来过大风险,以及如何有效加强对异常发行情况的监测和干预,等等。

在事后监管与处罚机制方面:针对禾迈股份上市后股价大幅波动和业绩下滑现象,如何加强事后监管机制,对于业绩大幅下滑、超募资金使用不当等问题进行及时监督和处理。

因为禾迈股份等企业高价发行等问题,《国务院关于规范中介机构为公司公开发行股票提供服务的规定》出台(2025年2月15日起施行),第六条规定,“证券公司从事保荐业务,可以按照工作进度分阶段收取服务费用,但是收费与否以及收费多少,不得以股票公开发行上市结果作为条件;应当符合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的规定,综合评估项目成本等因素收取服务费用,不得按照发行规模递增收费比例。”

(4)上市以后,禾迈股份被各路券商一路疯狂吹捧,股价一路上涨,2022年9月7日同,曾经达1338.88元的天价。近30年来,A股市场5000多家公司上,除了贵州茅台,股价能过千的只有禾迈股份、石头科技、爱美客这三家公司。如果没有减持新规,估计公司一上市所有原始股东,全部都要跑路了。

在市场各方共同努力下,在Deepseek等一众中国科技企业带动下,资本市场终于渐渐回暖,人们开始相信中美科技映射的故事。

然而,同样是杭州的企业,甚至高管同样来自于浙大,甚至就连九智基金都冠以浙大的抬头,却在这一刻准备离场了。

再次说明,规则之内减持,本无可厚非。但赶碳号从中小投资者的角度,不得不有这样的感慨:这世界在有些时候就是这样,所有人都知道,一些人在正大光明地利用规则做坏事,你却拿他毫无办法。


即使破发,仍赚了七八倍!

2025年2月21日,禾迈股份公告,第三大股东——浙大九智-杭州港智投资计划减持不超过3,722,206股公司股票,合计减持比例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3%。

公开资料显示:港智投资及其一致行动人韩华龙合计持有禾迈股份9.39%的股份(其中港智投资持有5.58%,韩华龙持有 3.82%;韩华龙的股票系在禾迈股份上市以后从其控制的港智投资受让而来)。

从实际控制的股份来看,韩华龙是仅次是禾迈股份实际控制人邵建雄、总经理杨波的第三大股东。

考虑到除权除息因素,现在的禾迈股份的股价较发行价已经下跌了36%,长期处于破发状态。根据减持新规,实际控制人邵建雄不具备减持资格。当上市公司的股价跌破其首发时的发行价(即破发)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本公司股份——邵建雄所持股份在2024年12月已经解禁。

如果可以减持,邵建雄会不会也跑路呢?


禾迈股份走势图;来源:东财Choice

但是,减持新规不妨碍非控股股东的减持,自然也不妨碍港智投资的减持。现在退出,对港智投资与韩华龙来说,其在禾迈股价的投资收益已经胜过市场上99%的投资人了。

在禾迈股份大股东宣布减持3天后(仅1个工作日),另外一家同在杭州的逆变器企业——艾罗能源,在股价破发的状态下也宣布了减持:合计持股5%以上股东北京睿泽拟减持不超过0.51%公司股份(赶碳号注:北京睿泽持有艾罗能源4,556,880股,占比2.8481%,三峡睿源持有4,250,760股,占比2.6567%,均为三峡资本控制的企业。合计持股8,807,640股,占比5.5048%,均为IPO前取得)。

所以,光伏新能源概念股前段时间不太受市场待见,有时不完全是因为行业内卷大家亏钱,而是那些即使报表显示在赚钱的企业,他们对于资本市场,给人的感觉也是毫不敬畏的,当然更不拿一路追随它的中小投资者们当一回事。

资本高手,投了两家明星钙钛矿企业!

禾迈股份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实现营业总收入12.66亿元,同比下降10.12%;归母净利润 2.46 亿元,同比下降 40.88%;扣非净利润 2.32 亿元,同比下降 39.06%。


超募50个亿,对于禾迈股份来说只有甜蜜,并没有烦恼和负担——这笔钱即使存银行,每年都有不少利息。

现在,很多新能源企业资金链条紧张,禾迈股份绝对算是有钱人。2024 年三季报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 9 月 30 日,禾迈股份的货币资金为43.09亿元。禾迈股份超募后,钱多得没处花。

禾迈IPO时打造的高壁垒、高护城河的微逆龙头的“人设”,现在也在被逐渐击穿。德业股份、阳光电源、华为等企业很快也都切入微逆市场。2024年禾迈股份全年预计微逆出货150-170万台。据东吴证券研报预测,德业股份2024 年全年微逆出货量可能超50万台,将会狠狠地在微逆市场抢走一块蛋糕。

不怕老外,就怕老乡。行业老大Enphase可能在欧洲被禾迈、昱能、固德威等给干残了,但中国同行们起来了!

但不得不说,禾迈股份在资本运作上的功力,有时远超过经营企业。

港智投资在禾迈上投资这么成功,离不开实际控制人韩华龙。韩华龙这样的资本大佬非常低调。只有文章称其是曾任职浙商证券投行部、中海信托、浙大创投等知名金融机构,拥有十几年从业经验。

港智投资的管理人是浙大九智(杭州)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浙大九智(杭州)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有两个股东,分别是韩华龙控制的杭州九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浙江浙大启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浙江省国资、浙江大学参股),分别持股90%、10%的股份。

韩华龙控制的九智资本素来低调。天眼查显示:“九智资本在浙江,杭州、湖州等多个区县地方政府,以及浙江省能源集团、杭实集团等大型省属、市属国企,已与九智资本设立了多只科技产业招商基金,为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和众多科技企业产业落地提供支持。九智资本已经先后投资了比亚迪(002594、原第五大股东)、禾迈股份(688032、第三大股东)、零跑汽车(HK9863、第五大股东)、启源芯动力、蜂巢能源等百余家高科技企业”。


看起来韩华龙投资的明星企业不少,九智资本的投资非常成功。

其中,九智投资比亚迪的故事也比较复杂。建信基金-农业银行-华鑫信托-华鑫信托・华融金融小镇-九智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是通过参与比亚迪2016年的定向增发成为比亚迪股东的。正是由于这层关系,九智投资才对外宣传了比亚迪这一成功案例。但是,这些项目的收益率,可能无法与禾迈股份相比。

除了韩华龙,禾迈股份实际控制人——邵建雄,也热衷于资本市场投资。

邵建雄是杭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大股东。这家公司除了投资禾迈股份,是禾迈股份的控股股东外,还对外投资了23家公司。

此外,邵建雄还热衷于股权投资,其实际控制了包括杭州德石驱动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多家投资机构。杭州德石驱动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对外投资活跃,其投资了钙钛矿明星企业——杭州纤纳光电。

巧合的是,韩华龙的九智投资,入股了钙钛矿企业——极电光能。看来以后两大资本高手,要相会于钙钛矿之巅了。等到那时,股市中又会有新的神话。

从杭州到海南,只为减持时合理避税?

禾迈股份能在发行时、二级市场受到追捧,不得不说的确占了浙江大学的光、浙大资本的光。

据《2024 浙江大学校友上市公司榜单》显示,截至 2024 年5月17日,浙大校友企业家担任上市公司创始人、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总经理等关键职位的人数为351人,管理或控制的上市公司有313 家。

当然,Deepseek、宇数科技等并不在内。

因此,投资人普遍对浙江有信心,对浙大系企业印象颇好,资本市场也愿意给出高估值、高溢价。来源于浙大系的资本也很多,投资成果丰硕,有机会我们会盘点一下。因此,浙大资本、浙大企业抱团也更容易。仅在光伏圈,赶碳号熟悉的就有晶盛机电、时创能源等。与科学家气质与底蕴明显、专注研发的晶盛机电相比,禾迈股份的高价发行、破发减持,似乎就专为资本市场而来。

2024年3月8日,禾迈股份的股东港智投资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向韩华龙转让公司股份1,511,300 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8139% (韩华龙系港智投资的实际控制人,双方为一致行动人关系)。

这笔左手倒右手的股权交易,有点让人看不懂,难道只是为了避税?

另外,禾迈股份总经理杨波实际控制、实际控制人邵建雄参股的信果投资,在今年1月24日,变更为海南信荷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注册地变更为海南省海口市保税区。

众所周知,海南省在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方面,针对特定的投资企业及从业人员有力度较大的税收优惠政策。相比之下,经济发达的新晋科创之城——杭州,在减持股票等方面估计就没有这样的税收优惠政策了。

所以,若论利用规则办大事,浙大才子那是相当了得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