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重庆数字交通建设在创新应用中不断突破,已成为推进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

为从源头上遏制危险货物运输安全风险,去年,重庆市交通运输委创新推出“渝运安”,率先针对道路危货运输领域适用,建立起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全链条风险数字化管理,推动危险货物运输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去年以来,累计消除安全隐患7.3万项,打造了全国领先的危货运输数字管理平台。


7500多辆运输车辆、280多家运输企业纳入“渝运安”平台

市交通运输委以“人员、车辆、路面、管理、环境”全要素、“进场、装载、运输、救援、卸载、评价”全链条为核心,按照“一件事”逻辑建设“渝运安”应用,构建安全风险感知预警、决策处置、监督评价、复盘改进闭环工作体系,实现“一码”感知人、车安全状态,“一图”掌控企业、区县安全态势,“一单”串联运输全过程。

运行近一年,“渝运安”效果如何?市交通运输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以派单发车、运输过程、装货查验、应急救援和态势感知等多个维度来判断,治理成效显著。

以派单发车来说,创新“人车货企”源头风险校验阻断机制,将传统运单从“只管经营活动”拓展到“管安全生产”,累计校验生成道路危货电子运单105万单,拦截阻止800多单“带病上路”,特别是有效从源头防范化工油、食用油混装问题。

此外,针对运输过程创新AI监测预警机制,累计语音提示纠正超速6000起及疲劳驾驶、抽烟、接打电话1.5万起,气象预警直达驾驶员,累计提示40万次。

根据重庆市危险货物ABC分类,创新建立500项高频危货数据字典,支持事故车辆、驾押人员、事故位置、危化品名、物化特性、泄露处置方式等20余项关键信息一单推送,事故信息从原来至少六个部门人工核实缩减为三级治理一键共享。

目前,“渝运安”实现6800多名驾押人员、7500多辆运输车辆和280多家运输企业全覆盖,累计辅助消除安全隐患7.3万项,隐患解除率达99.8%,企业隐患整改时间平均缩短到1.5天、整改时效提升80%。

实现AI赋能交通安全管理突破


下一步,市交通运输委将认真落实此次平安重庆建设大会精神, 尽快打造“全国领先和重庆辨识度”的运输全要素、全链条风险数防模式。

“我们将实现从道路危货运输领域,复制、推广到道路班线客运、包车客运、网约车领域,安全隐患主动解除率不低于85%,到2025年底前力争实现‘四项突破’。”该负责人表示。

实现全要素安全管理突破。数字化管理手段从道路运输“人员、车辆、道路、管理、环境”向水上交通“人员、船舶、航道、管理、环境”突破,力争安全风险防控覆盖人数从6千突破到9万、车辆数从7千突破到10万,道路运输“两客一危”(班线客运、包车客运、危货运输)风险防控覆盖率100%、网约车风险防控覆盖率70%、重型普货风险防控覆盖率50%、客渡船开始试点。

实现全周期安全管理突破。迭代升级现有安全监管模式,从全要素、全链条向全周期突破,实现人员从“入行到退休”、车辆从“准入到报废”全周期安全风险识别、阈值设定、突破感知、整改闭环、迭代评估;探索“安全+信用”“安全+保险”运行保障机制。

实现数字化管理KPI指标突破。归集全国、全市交通运输行业历年事故暴露出的安全风险,结合交通运输部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以及公安、应急、市场监管等多部门数据,形成风险全量库,推动过程化管理,实现隐患自动感知和主动销号;引入风险分级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防控机制,实施“人车企”KPI动态考评。

实现交通运输安全AI技术突破。运用DeepSeek实现AI赋能突破:AI风险画像。建立完善安全风险多维评估模型,优化评估算法,加强机器自主学习能力,对驾驶员、车辆、企业等进行风险画像,识别高风险对象,进行精准预警和事前干预。AI预测模型。利用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构建AI预测模型,预测交通事故、交通拥堵、恶劣天气等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提前预警并采取防范措施。AI行为分析。运用车载智能终端ADAS和DMS数据,建立驾驶员行为分析大模型,实时对超速、疲劳驾驶等行为进行预警,对习惯性违规驾驶员进行重点管控。

上游新闻记者 徐勤 市交通运输委供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