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林泓舟在同福4井站给两名员工讲解气井分析的基本方法,帮他们掌握气井生产动态,让气井产能最大化。这是他在工作中向员工传授知识的缩影。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辗转丹7井等多个井站、从“菜鸟”跌跌撞撞到人人竖“大拇哥”的“技术能手”。入职西南油气田公司重庆气矿永川采输气作业区8年、28岁的他始终不忘初心,在气田天然气生产中绽放着青春的光彩。


竞赛中的林泓舟

2016年,怀揣对天然气行业的无限憧憬,林泓舟踏上石油路,入职的他憋着一股劲向生产“进军”。面对站场复杂的设备、管线和工艺流程,他沉下心坦然面对,以全新的认知接受不同挑战。

在丹7井中心站,他白天紧随师傅的脚步,穿梭于复杂的设备间,不断提问、不断求知。夜晚,独自在站场徘徊,手捧精心绘制的工艺流程图,沿天然气管道的脉络,默默熟悉着站场的每一处。

记得首次参与设备维护时,紧张得手心冒汗,在师傅的指导下,逐渐掌握了设备检修和保养的技巧。每遇设备故障,他总是查找“症结”努力尝试找到问题的根源。有时为解决某个难题,会连续工作很长时间直到破解。

技能竞赛是检验技术高低的试金石,更是他挑战竞技的舞台。2024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采气工大赛中,他的表现尤为出色。

室内实作与室外操作的双重考核,他展现出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操作技能。室内实作考试中发挥积累的专业知识,取得优异成绩;室外操作环节凭借冷静的应对和出色的操作技能,赢得裁判好评。尤其是在竞赛的井口区域天然气泄漏应急处置团队项目中,面对实操时沉着冷静,做到零失误。

逆袭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竞赛过程他遇到不少挑战。实操集训初期,面对复杂的设备和高难度的操作,尤其是在孔板流量计差压超限处置时,时间紧,细节过程复杂,时常出现在规定时间内未完成的情况。“不放弃,我能行!”他深知。休息时间反复练,向经验丰富的队友和教练请教,学习他们的操作技巧和经验,逐渐克服了操作难题。

正是这种不懈的精神,他突破了一个又一个关卡。通过比赛,让他对采气工艺技术、气井异常分析等专业知识有了更细致的掌握,逐渐调整心态,从自卑到自信、从入门到精通、从生疏到熟练,交出了一张张满意的答卷。

初任丹7井中心站班长,他面临更多的挑战和责任。有时设备设施故障,有时生产流程不畅,有时团队协作出现问题……好在他的心理素质过硬,没有被困难所击败。遇到难题,就查资料;资料里没有记载,就请教曾经在其他场站遇到类似情况的前辈。

“我们是个团队,只有齐心协力,才能完成任务。”他始终把这句话记于心田。无论设备设施的维修维护,生产流程的优化,他都亲力亲为,为团队和企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蜕变之路永无止境,前方的路仍然不平坦。面对未来,他将继续保持一颗正能量的心,工作岗位上深耕细作,“菜鸟逆袭记”永远处于进行时。

(四川工人日报 李传富 喻晓豪 文/图)

来源:中工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