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3年,洪秀全率领太平军攻入南京,一时间声势浩大,太平天国的旗帜在长江流域迎风招展。

1368年,朱元璋渡江北伐,直捣元大都(今北京),不到两年时间就彻底推翻元朝,建立大明王朝。

同样是出身贫寒的枭雄,同样是占据南京的起义军首领,为何朱元璋能一鼓作气,灭亡元朝,而洪秀全却迟迟不敢北上,最终坐等清军围剿,死于天京?



明明他的兵力不输朱元璋,明明清朝当时已是风雨飘摇,他到底错过了什么?

一、朱元璋“打出去”,洪秀全“窝在家”

朱元璋从不信天命,他只信自己手里的刀和兵。他打下南京后,第一时间不是享受胜利,而是立刻北伐,直取北京

1367年,他派徐达、常遇春率军北上,一年之内连下山东、河南、河北,直逼元大都。

1368年,元顺帝仓皇出逃,朱元璋顺势登基,建立明朝,大局已定。



他深知,南京是个战略要地,但真正决定天下归属的,是北京

洪秀全呢?太平军1853年攻占南京后,正是北伐的最佳时机,可他做了什么?

他没有立刻北上,而是直接把南京改名“天京”,坐地称王

他沉迷于建造豪华宫殿,修建天王府,甚至征调十几万民工,拆老百姓的房子来修他的“天国”。任命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等人,搞起了分封制,把太平军变成了一个个割据势力,而不是一支统一的战争机器。



等到清朝反扑,他才想起来北伐,结果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派出去的北伐军孤立无援,被清军和地方武装各个击破。

朱元璋知道,南京只是跳板,而洪秀全却把南京当成终点。

二、朱元璋“养兵打仗”,洪秀全“养蛀虫”

打天下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兵,靠的是粮,靠的是一支能打硬仗的军队。

朱元璋建立了严格的军纪,他的军队纪律严明,不抢百姓,不滥杀无辜,甚至他还搞了一套“军屯制度”,让士兵自己种地,解决军粮问题。



他规定军队必须定期训练,战将们不能长期待在一个地方,以免他们坐大。

他让大将们轮换驻防,避免他们拉帮结派,削弱皇权。并通过军功封赏,激励士兵奋勇杀敌,军心稳定。

洪秀全呢?太平军刚开始确实战斗力强悍,可进驻南京后,军纪开始崩坏。

许多士兵长期驻扎在城内,过上了养尊处优的生活,不再习惯野战厮杀。洪秀全又搞什么分封,把地方割据给各个“王”,导致军队各自为政,互相不服。



更严重的是,他开始大肆扩充后宫,连士兵的妻女都被强征入宫,士兵的士气极速下降,战斗力大不如前。

朱元璋的军队是一支纪律森严的战狼部队,而洪秀全的太平军,最后变成了一群在天京城内吃喝玩乐的蛀虫。

三、朱元璋“稳扎稳打”,洪秀全“神神叨叨”

朱元璋是个务实的枭雄,他知道靠神仙庇佑是没用的,一切都要靠自己。



他懂政治,善用谋士,刘伯温、李善长、朱升等人都是他的智囊,为他出谋划策。又懂经济,知道百姓的重要性,制定“里甲制”,鼓励农民耕种,确保粮食供应。军事上也从不轻敌,即便是面对已经溃败的元军,他依旧谨慎行事,确保胜利。

洪秀全呢?他一直活在自己的“神话”里。

他自称“天父幼子”,认为自己是上帝的第二个儿子,耶稣是他大哥。整天闭门不出,说是“在天上和上帝对话”,连战事都不管。



甚至他要求所有人跪拜他,连军队将领都必须先参拜“天王”,才能去打仗。

到了太平天国后期,洪秀全几乎已经完全脱离现实,甚至在清军围城时,他还在宫中祈祷,幻想天兵天将来救他

结果,清军攻破南京,他被活活困死在城内,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

所以说,洪秀全不是不想进北京,而是他根本不配。洪秀全确实有机会北上,但他自己把机会浪费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