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见过这样的 [总统] 过渡期,我们政府最有价值的部门正在被拆解。”在 2 月中旬的一个阴冷的早晨,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院长、现任美国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癌症研究员 Harold Varmus 用这句话向Nature杂志描述了过去一个月里美国科研界经历的剧变。他的声音里既有困惑,也带着深深的忧虑。

从二战结束后,美国就确立了科技进步是“确保国家安全、提升健康水平、创造就业机会、提高生活标准和推动文化进步的关键”这一理念。在此后的八十年里,无论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执政,这一共识从未动摇。这种跨党派的科技共识为美国带来了互联网、GPS、人工智能、突破性药物等各种创新。然而,在特朗普 2025 年开启的第二个任期中,这个维系美国繁荣的基石似乎正在被系统性地拆解。



一场从行政命令开始的“闪电战”

特朗普政府对美国科学体系的改造始于 1 月 20 日就职当天。在签署的数十项行政命令中,不仅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和世界卫生组织等此前已经宣布的政策,还包括其他一些令科研界猝不及防的命令。

其中一道新的行政命令限定生物性别的定义有且仅有男女两种,以此来限制多元性别,同时禁止联邦机构开展任何“推广性别意识形态”的活动。另一项行政命令则禁止特朗普所称的“以‘多样性、公平和包容性’(DEI,Diversity Equity Inclusion)为名义的那些非法和不道德的歧视项目”。规定明确,任何不举报违反该命令同事的联邦雇员都将面临“不利后果”。

这些命令震动了整个科研界。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迅速从其网站撤下数据集,并撤回已提交给科学期刊的论文,以清除包括“性别”和“跨性别”在内的术语。多种环境正义项目被中止,甚至一些科学协会和私人研究机构也从其网站上删除了与 DEI 相关的内容。

与此同时,在与埃隆·马斯克领导的政府效率部的合作下,特朗普政府开始了对联邦雇员的系统性清理,其中包括约 28 万名科学家和工程师。首轮行动是一个看似温和的“自愿离职”计划,承诺离职者可保留至 9 月的薪资。约 7.5 万名联邦雇员在这一承诺下选择离职。

但这仅仅是开始。上周,特朗普政府开始了对试用期员工的大规模解雇,重点是那些在过去两年内入职的人员。这意味着那些刚刚踏上研究道路的年轻科研人员人员受到了最大的打击。

“这轮裁员简直草率得离谱,我们也为这种冷血感到心寒”在接受Nature采访时,一位 NIH 研究员这样表示。由于担心遭到报复,他要求匿名。他的实验室最近失去了几名骨干成员。“哪怕是那些得到主管‘优秀’评价的员工,收到的解雇信都一概写着‘表现不佳’这样的理由。他们把那些刚进入政府工作、最有才华和创新能力的人都赶走了。”

紧接着在 2 月 7 日,NIH 宣布了一项可能对生物医学研究产生毁灭性影响的政策变化:将削减 NIH 对研究机构的间接成本资助,从平均约 40% 降至统一的 15%。这些资金并非用于购买实验设备或支付研究人员工资,而是用于支撑整个研究生态系统的运转:支付实验室的电费、废物处理、行政人员工资、安全要求等基础运营成本。


图丨相关政策(来源: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根据 STAT 报道,仅威尔·康奈尔医学院在 2022 年就获得了 1.07 亿美元的间接成本——如果按 15% 的比例计算,这一数字将降至 2,300 万美元。对于美国斯坦福大学来说,这意味着 1.6 亿美元的损失,其他研究型大学也将面临数千万美元的损失。这不仅影响实验室的日常运转,还将导致大量支持人员的失业,从实验室技术员到管理人员,从清洁工到设施维护人员。

当然这些政策也并不是特朗普“率性而为”。据报道,NIH 的这一决定在很大程度上基于保守智库 Heritage Foundation 2022 年的一份报告。该报告声称间接成本资助助长了“左翼政治议程”,并建议通过削减这些资金来“显著减少用于政治活动的资金”。

尽管特朗普在竞选期间公开与 Heritage Foundation 及其“2025 计划”保持距离,但该智库的许多作者现已加入他的政府。这份计划还包括削减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气候研究,将国家气象局的许多气象服务私有化等提议。

这场席卷美国科研界的风暴,才刚刚开始。虽然说,特朗普政府对监管的厌恶在短期内可能会对包括加密货币和人工智能在内的部分科技行业产生积极影响。但一位要求匿名的联邦工作人员表示,特朗普和马斯克对基础科学研究的破坏将长远破坏美国创新。“与其说投资未来,倒不如说是在消耗科学资本。你可以利用已知的东西,但你无法获得新的发现。二十年后,你就会落后,因为你停止了创新。”



瓦解中的象牙塔:美国高校科研生态遭遇寒冬

联邦政府的一系列政策调整,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引发了全美高校科研体系的连锁反应。在 2 月的第三个星期,美国多所顶尖高校不得不面对一个痛苦的决定:大幅削减研究生录取名额,有些院系甚至不得不收回已经发出的录取通知。

在美国南加州大学,原本充满希望的招生季突然陷入混乱。“我们刚刚把他们请来校园,告诉他们我们很喜欢你们,想要录取你们,然后一切都戛然而止了。”南加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 Jennifer Unger 教授说。她的项目原计划录取 6 名博士生,这个数字已经是往年的 60%。但在特朗普宣布削减间接成本的当天,学校暂停了所有博士生录取。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情况可能更为惨烈。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教授表示,他们不得不收回已经发出的 17 个录取名额中的 10 个。“我们审阅了数百份申请,面试了几十位选手,基本上所有这些工作都白费了。”这位教授说,“那些人一半的时间都被浪费了,因为我们的名额突然被削减了一半以上。”


(来源:The Daily Pennsylvanian)

与此类似的,还有许多院校: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要求所有院系将研究生录取人数减半;美国华盛顿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暂停了对博士生的录取和资助;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宣布了全面的招聘冻结,包括教职员工、学生工作者和博士后......

“这个时机糟糕透了。”美国马里兰大学研究生物医学科学人才的 Waverly Ding 教授说。“这将在整个生态系统中产生连锁反应。它会使实验室,特别是小型实验室瘫痪,因为他们将没有人力资本来开展科学研究。这也会给博士们带来混乱。”

这种寒意正在席卷整个科研生态链。NIH 的重要项目审批流程已经中断。虽然一些研究计划的评审会议在 2 月初恢复,但咨询委员会的会议仍然无法召开。根据联邦咨询委员会法案,这些会议需提前 15 天在联邦公报上公示,而目前公示渠道已被无限期关闭,这意味着新的研究项目无法获得资助。

“这不仅关系到我 2024 年 9 月提交的那份申请,而且将迫使我大幅缩减本就不大的实验室规模。”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神经科学家 Nancy Kanwisher 在社交媒体上写道。一位要求匿名的东海岸计算基因组学研究者更是道出了许多人的担忧:“下周有人要来参观实验室,但我们还无法给他们发 offer。我不知道该告诉他们什么。”

对年轻科研人员的冲击远不止这些。自 1960 年代以来,NIH 一直为应届毕业生提供在研究所实验室进行一到两年全职研究的机会,这一直都是吸引年轻人进入生物医学领域的重要渠道。但在 2 月 1 日,NIH 网站上出现了一则通知:所有培训项目暂停招募。2024 年接收了约 1,600 人的 NIH 后,学士项目将不再接受 2025 年的任何新申请者。

“这是培养医生和生物医学科学家的重要纽带。”一位要求匿名的 NIH 员工说,“你找不到哪个医学院或生物医学项目没有来自这个项目的学生。”

这场危机正在动摇美国高等教育的根基。一位资深研究人员说:“如果我们停止培养学生,我们将很快失去领先地位。现在看不到谁能接过这个接力棒——我们只会变得更糟,人们甚至不会意识到这一点,因为原本需要 10 年才能获得的治疗方法可能要花 20 年。”



美国科技领导地位或许正在动摇

从二战结束以来,美国领导着全球科技的发展,而这种领导力一直建立在一个经过长期积淀的生态系统之上。在这个体系中,联邦政府是最大的科研资助者,为高等教育机构提供了超过 50% 的研究和开发资金。仅在 2023 年,这个数字就达到了近 600 亿美元。这些投资带来的回报可能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才能显现,但历史已经证明了它们的价值:从互联网到 GPS,从量子点技术到人工智能的神经网络,从减肥药 Ozempic 到 MRI,几乎每一项重大技术突破都可以追溯到美国联邦政府的早期投资。

“政府不只是给钱。”一位在国务院工作了 20 年的科技问题专家 Deborah Seligsohn 说。通过国务院,美国帮助吸引全球的优秀学生来到美国大学。在美国本土 STEM 博士毕业生增长停滞的背景下,吸引国际学生一直是美国扩大技术人才库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在电池和半导体等战略领域。

然而,这个精心构建的体系正在遭受多重打击。首先是人才断层的危机。随着数万名联邦科学家被解雇,许多关键的科研项目陷入停滞。一些被终止的员工曾负责设计、建造和维护国家核武器库,情况严重到特朗普政府不得不考虑撤回部分解雇决定。

同时,国际教育格局也在发生变化。在过去十年里,其他国家的大学正在迅速赶上美国。加拿大凭借自由的移民政策和较低的学费,使国际学生入学人数增长了 200%。德国则依靠越来越多的英语授课项目和与工业界的紧密联系吸引着全球人才。曾经是美国最大留学生来源的中国学生,越来越多地选择留在国内或前往中国香港、新加坡和英国。


(来源:The Wall Street Journal)

“这种不稳定正在摧毁我们几十年来建立的信誉。”一位美国国务院官员说。在科学界,长期稳定的环境是解决最棘手研究问题的必要前提。如果国际研究人员认为与美国的合作可能随时因资金突然被抽走或某些主题突然被列入黑名单而终止,许多人可能会转向其他国家。

在多年后,我们或许就将看到这种转变所带来的影响。一位被解雇的 USAID 科学家 Brigid Cakouros 感叹:“美国的强大建立在多元人才的基础上。强大的全球社区塑造了今天的美国,尤其在科学、技术、学术和研究领域。在这样的政策下,我们无疑会失去这一切。”

在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这种自我孤立的政策显得相当致命。数据显示,中国在科学研究领域已经成为重要的参与者。自 2019 年以来,中国在全球高被引论文(通常被视为最具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中的占比已超过美国,这一差距仍在扩大。同时,中国大学能够利用大量资源吸引国际合作伙伴,而美国在提供实际资金上的能力更加有限,一位美国国务院雇员如是说。


(来源:Scientometrics)

“如果你相信创新对经济发展很重要,那么破坏世界历史上最复杂和最富有成效的创新机器之一就不是一个好主意。”Seligsohn 说,“他们正在为经济衰退铺路。”



美国科学界的未来何在?

一个月,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就足以动摇美国八十年来建立的科研根基。从联邦实验室到著名大学,从资深科学家到初出茅庐的研究生,几乎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这场风暴带来的寒意。然而,最令美国科学界担忧的不是眼前的困境,而是这种政策转变可能带来的长期后果。

那些被终止的研究项目不只是预算表上的数字,被解散的实验室不只是校园里的空间,被迫离开的科学家不只是人事变动的统计。它们代表着可能永远无法实现的突破性发现,可能永远无法研发的救命药物,可能永远无法解决的环境危机。正是这些看不见的损失,将在未来几十年里以最残酷的方式显现。

在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任何停滞都意味着倒退。当美国的年轻科学家开始寻找海外机会,当国际学生开始转向其他国家,当研究合作伙伴开始质疑美国的可靠性时,我们或许正在目睹一个超级科技大国自我边缘化的开始。

这场风暴的阴影远未散去。虽然法院已经开始介入,22 个州也联合对抗这些政策,科学家们也在通过各种途径奋力抵抗,但现实依然残酷:一旦精心构建的科研体系被打散,重建它们将需要无数个日与夜。那些被解散的实验室、中断的研究项目、离开的科学家们,不是简单的行政命令就能召回的。


(来源:Mastodon)

如 Cakouros 所说的:“我相信国际科学界最终会没事的。可悲的是美国将把自己孤立于其外。”这种担忧恐怕也并非杞人忧天。毕竟,美国的科技领导地位从来也不是理所当然的。

在科学史上,这个月是会被标记为美国科研黄金时代的终结起点,还是仅仅作为一个短暂的动荡期,时间将会给出答案。

参考资料:

1.https://www.technologyreview.com/2025/02/21/1112274/the-foundations-of-americas-prosperity-are-being-dismantled/

2.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5-00525-1

3.https://www.wired.com/story/nih-indirect-funding-cuts-heritage-foundation/

4.https://www.thedp.com/article/2025/02/penn-graduate-student-class-size-cut-trump-funding

5.https://www.statnews.com/2025/02/19/trump-funding-freeze-grad-student-postdoc-acceptances-paused-nih-research/

运营/排版:何晨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