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自贡市富顺县东南面的尖山管护站,走进7728.2亩山林,脚下落叶铺陈的泥径与头顶翠绿盎然的树冠交织成一幅自然画卷。一群穿着工作服的7人团队,无论是烈日炎炎的夏日,还是寒风凛冽的冬日,他们的身影总是穿梭在茂密的林间,日复一日,守护着这一方绿水青山。他们以山林为家,以四季为伴,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编织着对这片绿水青山的深情厚谊。
每日早上8点,他们便开始了一天的巡护,用脚步丈量这片山林。站长梁寿华,自2001年起便扎根于此,对这片山林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愫。他自豪地说:“这里的树木覆盖率高达95%,空气质量绝佳。”对他而言,巡山护林不仅是职责所在,更是生活的一部分。
旁人眼中的巡山或许简单,其实在护林员眼中则是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细心检查每个所到之处,发现一些细微的变化,综合判断山林情况。他们仔细观察每一棵树、每一片叶,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引发火灾或破坏山林的细微线索。从非法砍伐到林地侵占,从森林病虫害到野生动物保护,他们都不遗余力地维护着山林的和谐与生态的平衡。“这些年还救助了很多鸟类动物,每次看到这些鸟儿在我们的帮助下重新飞翔,都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梁寿华指着鸟声传来的方向说。
多年的护林经验,让梁寿华对山林的情况了如指掌,在巡护过程中,他不仅关注山林本身的变化,还非常注重与村民的沟通与互动。因为群众是山林保护不可或缺的力量,只有让村民们了解保护山林的重要性,才能形成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为此,大家在巡护沿途不时向遇到的村民了解情况,介绍保护树木和宣传防火知识的情况。“大爷,您最近有没有看到山林里有什么异常情况啊?”“大妈,这天气干燥,一定要注意防火,千万不要在林子里点火啊!”这样的话语,大家彼此已经不知道重复了多少遍。但大家从不厌倦,因为每一次的提醒都可能避免一次火灾的发生,每一次的宣传都可能增强村民的意识。
“现在情况还好点,每年的春节和清明防火压力很大。”走到高处,梁寿华说,只要无火情、无险情就是最好的情况了。
在这片远离城市喧嚣的绿色海洋中,他们采取骑摩托车加步行的方式巡山,来回20公里的路程,用时4个多小时。与此同时,随着科技发展进步,无人机技术的引入改变了林业管理的方式。无人机成了护林员们的新“眼睛”,帮助他们更加高效地守护着这片广袤的山林。通过无人机传回的实时画面,可以清晰地看到山林中的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隐患。这两年加入的2名90后退役军人张川和龚进康,为团队注入了新的血液,他们迅速融入团队,不仅积极参与日常巡山护林工作,还主动承担起无人机巡护的重任。“我们转业的时候,都没有考虑其它的岗位,看到这儿有岗位,没有丝毫犹豫就选择了这里。”二人异口同声地表示,选择这份职业,是出于对山林的热爱,他们愿意将青春与汗水挥洒在这片生机勃勃的大地上。作为新成员,他们俩积极向老一辈护林员学习,不仅学习他们的专业技能,更学习他们对山林的热爱和坚守。
每一天,都是与自然对话的旅程;每一次巡逻,都是对责任的践行。在这个团队里充满激情的年轻护林员和充满经验的资深护林员,他们始终坚守在岗位上,因为这里就是他们的家,每一寸土地、每一棵树都承载着他们的汗水和心血。虽然面临着与家人聚少离多,经历过山路的湿滑,忍受着滑倒后刺痛和划伤,遇到难走的道路手脚并用……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守护好这片山林。大家彼此关心、相互支持,共同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绘制出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绿色画卷。他们团队的“全家福”在这里,不再仅仅是一张合影,而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代表着护林员团队之间的深厚情谊,代表着他们对山林的热爱和对家乡的眷恋。(刘瑞、许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