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有没有发现,最近几个月里佳能尼康都发布了自家的数款35mm定焦产品,摄影爱好者们对这些产品褒贬不一。我今天就来给大家带来一个“暴论”,那就是——大光圈35mm定焦是最难做好的镜头。或许有不少朋友会持相反的观点,但我会用我的观点来和你辩一辩。
为什么“难做好”,是因为如果你想做到“光学素质好”,要么牺牲体积重量比如适马40mm F1.4 DG HSM,要么牺牲光圈值比如徕卡APO-SUMMICRON-M 35mm f/2 ASPH.。如果你既要控制住体积重量,还不想牺牲光圈值,那么势必就得在画质方面做一定的妥协。这个画质的妥协或许是某些像差的控制,或许是为了全开光圈锐度去牺牲小光圈锐度极限,又或者是焦外虚化柔和度。总之就是必须得有所取舍,做不到“既要还要”。
这时候又要有人反驳了,你看单反时代的佳能EF 35mm f/1.4L II USM,微单时代的索尼FE 35mm F1.4 GM不是很优秀么?它们不是在体积并没有失控的同时有着相当不错的画面锐利度?实际上如果抛开F1.4大光圈不谈,这两支镜头的分辨率并没有比现役的旗舰&次旗舰标准变焦的35mm更锐利,甚至在F2.8-F8光圈下还可能会输给现役的旗舰变焦。这个情况其实在单反时代末期就已经出现了,拿标版做锐度“跑分”时得分上限并不是很高,各位可以自己去查一下跑分结果就明白了。
比如同时代且口碑出色的腾龙SP 35mm f/1.4 Di USD“跑分”就没有跑赢同样口碑出色的腾龙35-150mm f/2.8-4 Di VC OSD。腾龙35-150mm f/2.8-4 Di VC OSD在小光圈下“跑分”甚至可以小胜佳能EF 35mm f/1.4L II USM。现在的索尼FE 35mm F1.4 GM同样在“跑分”输给了索尼自家的FE 24-70mm F2.8 GM II甚至FE 24-50 F2.8 G,更别提新出的FE 28-70mm F2 GM了。所以现在“狗定胜牛变”已经完全失效了,变焦旗舰在设计上就是在锐度上做到了尽善尽美,24mm和35mm旗舰真的很难在小光圈锐度上战胜旗舰标准变焦。
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一结果呢?我的理解是这样的:长焦定焦需要克服主要是色散和体积两大难题,需要堆更高规格的低色散镜片和高折射率镜片去抑制色散和缩小体积。广角定焦更需要去尽可能做出平整的像场,尽可能的纠正像差和彗差,焦外虚化优先级并不是很高,所以需要更多的非球面镜片去纠正像差。而35mm定焦既需要去克服色散,又需要有一个柔和的焦外虚化,还尽可能抑制像差和彗差,甚至还会有视频用户希望呼吸效应也优化一下,如果体积重量放飞自我必然会对口碑和销量造成影响。对于镜头设计师来说,这样“既要又要”的要求就非常难以同时满足,那么就只能选择其中几个最重要的功能点去完善了。
而标准变焦可以安安心心的将焦外虚化效果的优先级往下降一降,把锐度的优先级往上提一提,同时兼顾一下体积重量和呼吸效应,最终锐度超过了35mm定焦也就很自然了。去年发布的索尼FE 28-70mm F2 GM就让我同事烽火大呼中毒,恨不得立刻卖了FE 35mm F1.4 GM和FE 85mm F1.4 GM立马换购这支新镜头。当然最后他还是留下了索尼FE 35mm F1.4 GM同时买了索尼FE 28-70mm F2 GM,毕竟索尼FE 35mm F1.4 GM是真的够轻够小够方便。
那旗舰35mm定焦就不值得买了?我认为也不能以偏概全,因为变焦无论怎么做也只能做到35mm F2这样的规格。但定焦可以给你F1.4甚至F1.2这样的规格,同时虚化还可以更好的同时体积也比变焦更小。买不买旗舰35mm定焦还是看你对大光圈有没有需求,而不是够不够全能,毕竟买镜头并不是为了“赢”。
毕竟我都说了大光圈35mm定焦最难做好的镜头,那么自然也就是最能考验镜头品牌设计功力的产品。不久之后,国产第一支35mm定焦旗舰就要亮相了,唯卓仕在各方面性能的取舍上能够给大家交出什么样的答卷,我相信大家都很好奇。关注我们影像新势力,后续我们会给大家带来第一手的报道和测试,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