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俄罗斯外交部发表声明,明确表示美国希望在没有全面和长期解决方案的情况下迅速实现乌克兰停火,但这一提议对俄罗斯来说是不可接受的。这一立场彰显了俄罗斯在俄乌冲突问题上的坚定态度,也预示着冲突双方短期内难以达成停火协议。


回溯至三年前的今天,即2022年2月24日清晨,俄罗斯正式宣布对乌克兰展开“特别军事行动”,这场冲突由此拉开序幕。

当时,俄军的军事行动分四个方向展开,涵盖了东部的乌东地区、南部的扎波罗热和赫尔松地区、北部为基辅和切尔尼戈夫方向、东北部为哈尔科夫方向。然而,随着战局的演变,俄军在3月底从基辅和切尔尼戈夫方向全面撤军,作战重点逐渐转向南部和东部地区。至今,战事仍在这片土地上持续,成为自二战以来欧洲发生的最大规模武装冲突。


俄乌冲突根源复杂,历史与现实交织

关于俄乌冲突的根源,网上众说纷纭。不少人将矛头指向北约的五次东扩,认为北约的扩张严重威胁到了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安全。的确,从地图上看,荷兰、瑞典加入北约后,若乌克兰再加入,俄罗斯将处于半个北约的包围之中。然而,俄罗斯的军事行动也有其历史原因和国家利益考量。

克里米亚在苏联时期是俄罗斯的一部分,1954年被赫鲁晓夫划给了乌克兰。乌东地区作为俄罗斯族的主要居住地,长期遭受乌克兰的去俄化政策压迫。此外,顿巴斯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而克里米亚的安全也迫切需要打通一条陆路通道。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俄罗斯发起特别军事行动的主要原因。当然,我们在此不作深入探讨,毕竟政治层面复杂多变,我们作为军事爱好者,更关注冲突中的军事方面。


俄军武器表现引关注,无人机成战场新宠

在俄乌冲突中,俄军使用了多种武器系统,其中飞机方面以苏25攻击机、苏30战斗机、苏34战斗轰炸机和苏57战斗机为主,直升机则主要依赖米8、米24、米35以及卡-52等型号。无人机方面,俄军动用了海鹰10侦察机、柳叶刀巡飞弹药和天竺葵1/2无人机等。

然而,冲突中俄军在无人机方面的表现却令人大跌眼镜。尽管无人机在现代战争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俄军和乌军在冲突初期对无人机的使用都近乎无知。随着战局的推进,双方逐渐加大了无人机的使用力度,无人机的出现大大改变了战场的作战形式。它们不仅成为了侦察和打击的重要工具,还影响了战术的使用和兵力部署。如今,俄乌前线已经转变为一种“特种作战”形式,小范围的穿插和迂回成为主流战术。


俄军短板暴露,信息化建设滞后

俄军在俄乌冲突中暴露出的短板不容忽视。尤其是在空中打击方面,俄空天军的表现令人失望。实时侦察和打击作为高科技技术下最基本、最重要的作战手段,在俄军这里却显得力不从心。这主要归咎于俄军在精准打击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野战伴随性防空能力上的不足。

此外,俄军在军事信息化建设上也明显滞后于时代。他们无法或很难实现战场数据共享、数字化数据处理和数据分发。尤其是重要数据的装备射击诸元装订方面,俄军缺乏数据链的支撑,没有形成体系化支撑作战和战场网格化划分。这使得俄军在指挥体系上显得笨拙而低效,各个作战方向各自为战,缺乏侧应和配合。


地面装备对比,俄军火炮落后乌军

在地面装备方面,俄军出动的T80、T90坦克虽然威力强大,但由于野战伴随性防空能力的不足,这些坦克在战场上成了“鸟笼子”,作用大大受限。而在火炮和防空方面,俄军更是落后于乌军。

乌军大量接受了西方的先进火炮系统,如法国的凯撒炮、德国的PHZ等。这些火炮在反应时间、射程、精度和机动性方面都优于俄军火炮。无论是俄军的2S3还是2S19都无法表现出明显优势。尤其是在火箭炮方面,乌军引入的美国海马斯系统一度让俄军被动。虽然乌军因弹药短缺而受限,但这一优势仍然不可忽视。


数据链重要性凸显,俄乌前景难测

随着冲突的不断进行,双方逐渐意识到数据链的重要性。通过无人机快速获得对方目标坐标,并快速对火炮进行射击诸元的装填,反击时间大大缩短。这一战术的运用彰显了数据链在现代战争中的关键作用。

关于俄乌问题的前景,目前看来仍然难以预测。对乌克兰而言,现在停战讲和已经到了关键点。随着俄军在各个战线上不断推进,乌克兰的谈判筹码越来越少。而对俄罗斯来说,现在停战是不利的。因为俄罗斯已经掌握了战场上的主动权和政治层面的主动权。越打筹码越多,相应得到的利益就会越多。

对于此事件,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加关注。

注:文中插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