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涌起振兴潮,小鳗鱼游出大产业 —海光食品以“川鳗”产业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以后再也不用外出打工了,就在家旁边养鳗鱼,一个月工资也有五六千元。农忙时还能在下班后回家帮忙。"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阳春镇金江村的村民、鳗鱼养殖基地的员工王代华满脸笑意地分享着生活的新变化。

初春时节,处处洋溢着蓬勃生机,四川鳗鱼也迎来了出塘丰收时刻。2月23日,走进成都市海光食品有限公司(下称“海光食品”)位于江安县的鳗鱼养殖基地,200多万尾鳗鱼正在室温23℃的室内恒温养殖池中游弋,工人们在池中熟练地捞鱼并按重量规格分批装桶,渔网起落间,一片鱼跃人欢的热闹景象。

地处内陆的四川没有海,居然能年产千吨鳗鱼?作为一种洄游性鱼类,鳗鱼原产于深海中,溯河到淡水中长大,后回到深海中产卵。目前鳗鱼无法通过人工规模化繁殖,均由沿海捕捞鳗鱼苗后进行养殖。位于长江上游的鳗鱼养殖基地,自2019年首批进口鳗鱼苗投产以来,现年产鳗鱼600吨左右,不仅实现了规模化、现代化的养殖模式,还成功开拓了国外市场,其所养鳗鱼进行加工后常年出口到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年创汇超7000万元,同时针对国内零售市场创立了“川鳗王”品牌,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作为中国西南地区唯一鳗鱼全产业链企业,海光食品不仅填补了四川鳗鱼产业的空白,更为当地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

蓄势赋能

造出乡村振兴“活力泵”

海光食品的一期养殖场占地约110亩,即将投产的二期养殖场占地约210亩,两期养殖场预计年产鳗鱼1500吨左右。然而,鳗鱼养殖并非易事,因其对水质、水温、水量要求极高,被称为 “世界上最干净的鱼”。公司创始团队为了找到适宜养殖地,曾用6年的时间辗转四川多地进行试养,最终选定水源优质、气候温暖、水量充沛的 “长江首县”——江安县,经实地检测和试养,这里能够满足鳗鱼生长的“挑剔”要求。

为了壮大“川鳗”产业,海光食品通过创新联农带农机制,助力当地村民就业增收。“在养殖端,我们发放的岗位工资数额近1000万元。同时,我们秉持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发展的理念,主动与当地集体经济组织洽谈,鼓励农民以土地和资金入股的形式参与其中,获得相应的分红收益。”公司董事长沈明国表示。

鳗鱼养殖有着较高的技术门槛,需要严格控制PH值、水温、溶氧等水质条件进行室内恒温养殖。为了让村民也能够养殖鳗鱼,海光食品借鉴沿海地区的鳗鱼养殖模式,同时基于现有的养殖条件和技术,在2023年4月进行露天池塘养殖试验,共计投放约100公斤鳗鱼苗,在2024年4月取得了成功,1年的时间共计出塘鳗鱼约3000公斤。这意味着普通村民可以直接复刻该模式独立养殖鳗鱼,实现技术上的“拎包入住”,享受产业红利。据测算,按5000尾鳗鱼/亩的投放标准,养殖周期在12个月左右,亩均产值达15万元。


分拣鳗鱼

凝聚共识

画出乡村振兴“同心圆”

近年来,江安县高度重视特色水产产业发展,将鳗鱼养殖纳入了“4+2”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推动鳗鱼产业成为富民产业。江安县阳春镇政府和海光食品共同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共建鱼池收租金、共养鳗鱼挣薪金、共享红利分股金的“三金”模式,实现村民收入更富、集体经济更强、组织声望更高的“三方共赢”。整套政策“组合拳”预计将为村民提供45个就业岗位和1000余个临时工作岗位、帮助务工村民每年增收9500元、为村集体经济增收超30万元。

在江安县,乡村振兴的活力在不断涌现。年近半百的村民李胜友曾在广州建筑工地打拼,因高强度劳作无奈返乡务农,彼时全家年人均收入不足5000元。转机发生在2018年,鳗鱼养殖基地开始修建,李胜友夫妻投身基地务工,短短近5个月就入账4万多元。受益的不止他们,64岁的李茂均也尝到了甜头,见自家紧邻基地的2亩多田地有商机,便改建成鱼塘,借助基地水资源养草鱼、花鲢等 “四大家鱼”,如今一年卖鱼收入近2万元。像他们这样,金江村共有十余家农户借力鳗鱼养殖基地,或务工增收,或自主养殖,共同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鳗鱼称重

统筹谋划

交出乡村振兴“满意卷”

江安县依托长江水资源优势、围绕三产融合发展打造了四川省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江安县水产现代农业园,园区总面积1.5平方公里,以规模化鳗鱼养殖为主,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农户就近务工,有效带动了当地农户参与园区建设。“为提升园区的综合承载能力,园区积极推进配套设施建设,落成鳗鱼冷链物流配送中心与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同时对道路、风貌和人居环境等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加以优化完善。”江安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科技创新理念的引领下,园区先后获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4项,获得“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等称号。

未来5年,海光食品计划再建4至5个与现在同等规模的鳗鱼养殖场,预计产值将达到4至6亿元,经深加工后产值可达10多个亿。同时将进一步强化园区农户利益联结,免费为农户提供鳗鱼养殖培训、发放幼鳗、回收成鳗、统一销售的服务,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户变股东。此外,公司还将探索鳗鱼养殖尾水种植“漂浮水稻”技术,通过种植水葫芦、水稻等作物,降解鳗鱼养殖尾水中的氮磷成分,实现农业的立体循环发展。


江安县水产现代农业园

“农村天地广阔,农业大有可为。”在四川江安,“川鳗”产业已然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带动着一方村民增收致富。从内陆深处崛起的鳗鱼养殖奇迹,不仅是海光食品不懈探索的成果,更是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生动注脚。相信在政府、企业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川鳗”产业将让 “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 的美好画卷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徐徐展开,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继续奋楫扬帆、砥砺前行。(谢蕴涵)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