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行菲

人都希望自己的容貌永远年轻,可李娟说,“少女化其实是件挺可怕的事,我希望自己是一个姨,是一个能够正常地面对衰老的人。”

所以,哪怕长着一张娃娃脸,有着浓密乌黑的头发,她依然被网友戏称娟姨。

明星和大众不愿意面对的事,李娟视之如平常。

历经了校园霸凌,家庭暴力,寻求爱情而不得的她,却保留着如稚子般的初心,写出治愈无数人的文字。

如今娟姨45岁,在阿勒泰市附近的乡镇买了占地近5亩的房子,不上班,不生孩子,日子过得恬淡舒适。



究竟,那个高中辍学的李娟,是如何走到今天,成为鲁迅文学奖得主的?



冷酷又温柔的家庭

“没有户口的站起来。”伴随着老师的话语,稚嫩的李娟不得不孤零零地站起身,被大家用沉默异样的眼光注视。

那是敏感的女孩无法释怀的一幕,可每学期总有那么一两次因为学杂费,或者学校要做统计,重复发生。



原来李娟的母亲曾经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教师,因为和家长发生冲突辞职离去。李父则是在李娟很小的时候离开家里,哪怕李娟后来找上门都闭门不见。

李娟外婆的婚姻同样不幸,外公好赌,家里基本没留下多少钱。多亏了娟妈成年,带着外婆远走新疆,才摆脱外公。

这塑造了娟妈坚毅的性子。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丢了工作,总要找生计养活一家老小。于是李娟母亲在阿勒泰深山地区,开了家流动杂货铺。

也因此,作为跟随母亲开杂货铺的李娟,非农非工,被当成黑户。



(李娟外婆与李娟母亲,李娟摄)

虽然有难堪的过往,可李娟更愿意铭记与母亲外婆在一起的那些快乐的时刻。

她记得天晴的时候,总有牛羊边拿帐篷蹭痒,边伺机偷家里横梁上的蔬菜。

她也记得自己被牛追着跑,后面传来母亲和外婆哈哈大笑的声音。



这个在草原上生长的女孩儿,历经校园暴力,被男同学打踹,烧头发,被班主任体罚,但她从没抛弃过对生活的热爱。

写作,在她的生活中,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



初识写作的那些事

李娟说过,写作是一个对抗的过程,去克服自己的一些毛病,一些冲动,一些犹豫。

她很笨,5岁时说话都不是很利索,经常睁大眼睛趴窗上,惶然地看着世界。

可上小学的第一年,她看到一张旧报纸,在把认识的字挨个念下来,发现居然能组成自己理解的一句话。

从那时起,李娟窥探到文学的世界,她如饥似渴地阅读一切自己能接触到的读物。

甚至在娟妈问询女儿,两个追她的男人选谁时,李娟因为未来继父家里有一面全都是书的书架,撺掇母亲选他。

最终李娟如愿以偿,但也让娟妈历经8年糟糕的婚姻,母女俩的生活一团糟。



与此同时,上学也不是件开心的事。她理解不了,为什么同学们学习那么紧绷,好像要为一生负责似的。

课程听不进去,作业也不想写。让人讶异的是,她其他科成绩还行,文科却一塌糊涂。

在一次英语考试,李娟提前准备的小抄被她落在教室讲台,于是她慌乱地直接卷铺盖逃回家。

家人为此唉声叹气,李娟自己却乐呵呵地,抛开学校的束缚,她终于可以做想做的事,比如写作。



鲁迅文学奖得主

高中辍学的李娟,跟随母亲和哈萨克牧民们一起,跟随羊群迁徙。看着风吹草地见牛羊的原野,李娟对生命早已有了自己的理解。

她写道,“抬头望向窗外,那一汪蓝天蓝得令人心碎。忍不住放下衣料,把针别在衣襟上,锁上店门出去了。”

除了从小熟悉的草原,李娟也曾向往外面的世界。

她揣着5块钱跑到乌鲁木齐,杭州,南京等地闯荡,她做过流水线工人,还做过车工、超市推销员等。

可生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次,工作的地方丢了俩煤气罐,老板娘硬说是她偷的,为了赚钱,李娟忍气吞声。

生活的辛酸有,可因为她对写作的不放弃,转机来临。

在她写作投稿期间,她被新疆名作家刘亮程发现。当时有编辑质疑李娟,不相信这个20左右的少女,能写出如此深刻的文字。

刘亮程却力挺李娟,“中国文学没有这样的范本让她去抄,她找谁去抄,这只能是野生的。”

虽然稿件最终被退回,但行内前辈的认可下,李娟备受鼓舞,她看到了一丝撒在她身上的微光,她离职业作家的门槛越来越近了。

2003年,李娟出版了第一部作品《九篇雪》,而后在朋友的推荐下到阿勒泰地委宣传部工作。

从此,她在写作的道路上越走越稳。



她接下《人民文学》的非虚构计划,回到新疆的牧场,与哈萨克民族一起放牧。

曾经,这些牧民是她们家小卖铺的顾客,她只是一个游离在外的观察者。

现在她与她们一起住在冬牧场沙漠深处的地窝子,靠羊粪取暖,和牧人救马。

真实的体会和记录下,李娟写下《羊道》三部曲。

在坚毅的娟妈一人种出80亩向日葵地,李娟又写下《遥远的向日葵地》,并因此成为第七届鲁迅文学奖得主。



安居阿勒泰的娟姨

李娟曾亲眼见证牧民的“残忍”。

“他们一开始就知道悲伤徒劳无用,知道叹息无济于事,知道‘怜悯’更是可笑的事情—‘怜悯’是居高临下的懦弱行为。”

牧民目睹死亡时,从不流泪。

他们只是静静看着世界万物逝去,看到新生的开始。

李娟也曾目睹母亲的温柔。

娟妈养的猫狗鸡鸭牛都不是食物,而是娟妈的家人。

自家的牛要喂绿色蔬菜,猫出去约会得留门,鸡被冻到要做鸡鞋鸡帽...每次娟妈出行,后面就跟着一群家里的孩子。

李娟看到了生命的凋零,看到了万物的可爱,看到了人生的无常,然后她选择了自己想要过的生活。



在红墩乡15W买下一所老宅,不生孩子,过着喂鸡,挤奶,织毛衣的日常。

年轻时渴望的,想要的爱情早已不重要,被网友说面孔比生孩子的显老也不重要,就如她在书中写的,

“世界就在手边,躺倒就是睡眠,嘴里吃的是食物,身上裹的是衣服,在这里,我不知道还能有什么遗憾。”

人生,就是去爱,去感受,去生活,去受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