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春节档,《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 2》)宛如一颗重磅炸弹,在全球电影市场激起千层浪。凭借震撼的视觉效果和跌宕起伏的剧情,影片收获了惊人的票房成绩。
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冠军后,《哪吒 2》的票房仍在一路飙升。截至 2 月 24 日上午 12 时,《哪吒 2》票房(含预售)已突破 137 亿元,位列全球电影票房榜第 8,距离第 7 名的《蜘蛛侠:英雄无归》仅差 4 亿多元,观影人次达 2.82 亿。这部电影的成功,不仅是票房的大获全胜,更是中国动画电影工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而背后参与制作的 138 家动画公司,正是这一成熟的有力见证。
票房与口碑双赢,彰显强大影响力
《哪吒 2》的成功,首先直观地体现在票房数字上。它不仅刷新了国产动画电影的票房纪录,还在全球市场彰显了中国动画电影的强大竞争力。在国内,它成为拉动影院业绩的关键力量。山东某县城影院因《哪吒 2》单日排片 24 场,贡献了全年票房的 80%;南通某影城两个月票房超去年全年的 80%。在海外市场,影片同样表现出色,在 45 个国家和地区上映,北美首周票房突破 5000 万美元,创华语动画海外纪录。影片在 IMDb 评分 8.3 分,烂番茄爆米花指数 99%,还被西方主流媒体评为 “东方史诗”。
在口碑方面,《哪吒 2》也收获了观众的广泛好评。影片对角色的深度塑造、对主题的深刻挖掘,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彩的特效,都让观众沉浸其中。它对传统神话故事进行创新改编,以 “逆天改命” 为核心,融入家庭、友情等情感元素,让古老故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引发了不同年龄段观众的强烈共鸣。
138 家动画公司,构建完善产业链
《哪吒 2》的制作堪称动画行业的一场 “盛会”。片尾密密麻麻的 138 家动画公司名单,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动画电影工业的发展。这些公司来自全国各地,规模和业务领域各不相同,涵盖了角色建模、场景设计、特效制作到后期合成等各个环节。它们在影片制作过程中各司其职、协同合作,形成了一条完整且高效的动画电影制作产业链。
据官方消息,《哪吒 2》有 4000 余人参与制作,影片中有 150 多个场景、2427 个镜头,其中特效镜头达 1948 个。平均一个镜头的渲染时间在 200 个小时以上,制作难度比《哪吒:魔童降世》上升了四五倍,但制作时间却基本相同,这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过,饺子导演汇聚了中国本土最优秀的动画、视效公司和人才。大家各展所长,共同挑战中国动画的新高度,最终为《哪吒 2》打造出了极致的画面效果。
你做 30 秒、我做 1 分钟、他做 5 分钟,就这样,144 分钟的视觉盛宴诞生了。很多公司为了几分钟的画面,耗时一两年才做出理想效果。有网友感慨,这个过程就像全体龙族取下身上最硬的鳞片,为敖丙制作坚不可摧的万龙甲。
成都可可豆动画影视有限公司作为《哪吒》系列的核心创作团队,由导演饺子创立,其前身 “饺克力工作室” 凭借反战短片《打,打个大西瓜》斩获国际奖项,奠定了先锋地位。在《哪吒 2》中,可可豆动画是灵魂创作力量,整体把控剧情和美术风格,为影片奠定了坚实的内核。
《凡人修仙传》的制作团队原力动画公司充分发挥自身创意和技术优势,深度塑造了哪吒、敖丙等角色。从角色的外貌特征、服饰风格,到性格特点、动作习惯,每个细节都经过精心雕琢,让角色形象栩栩如生、深入人心。
特效制作是《哪吒 2》的一大亮点,也是众多公司施展才华的领域。《白蛇缘起》《长安三万里》的制作公司追光动画负责《哪吒 2》的特效场景,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场震撼的视觉盛宴。在 “陈塘关大战” 中,法术对轰的绚丽光影、洪流对战的汹涌海浪,这些令人惊叹的特效画面背后,是追光动画团队日夜奋战、不断尝试新技术、新方法的成果。为呈现 “洪流对战” 中一个画面包含 2 亿角色的宏大场景,特效团队既要满足导演对规模的要求,又要兼顾粒子特效的节奏感和韵律美,为此付出了巨大努力。
倍视动画(Base Media)以国际化的视效团队著称,曾参与好莱坞大片《变形金刚》。在《哪吒 2》中,它临危受命,修复国外团队失败的特效镜头,并自主研发动态算法完成海底锁链交互场景。海妖挣脱锁链的镜头十分震撼,密密麻麻的海妖不仅种类多样,而且每只海妖都有独立的动画节奏和动作逻辑,锁链也既要符合物理特性,又要有艺术性,技术难度极高,但他们最终完美呈现,为影片的视觉效果提供了坚实保障。
武汉两点十分动漫凭借自主研发的群集动画软件 Miarmy(获艾美奖),重点参与制作了影片中 “2 亿角色同屏” 的史诗级战场,如 “万妖破鼎” 和 “海底炼狱” 场景。其代表作《我是江小白》以细腻情感叙事成为国漫标杆,在《哪吒 2》里,该公司展现了强大的技术实力,参与制作了超过 100 个镜头的大规模人群、动物或物体的动态效果,以及 50 多个角色的建模、绑定和渲染,让大规模战斗场景栩栩如生。
苏州红鲸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担了《哪吒 2》四分之一的制作量,耗时 26 个月打磨龙王变身、天元鼎树藤缠绕等高难度镜头。此前,该公司在《姜子牙》中凭借四不相的灵动设计广受好评,这次在《哪吒 2》中,又用时间和品质证明了自身的制作水准。
除了上述核心环节,还有许多公司在场景绘制、动作设计、音效配乐等方面各尽其责。
曾制作《长安三万里》市井镜头的红鲤文化,用 2D 手绘 + 3D 建模还原了千人千面的古代街巷,呈现出陈塘关的 “烟火气”;《雾山五行》的六道无鱼动画操刀哪吒 vs 敖润的冰火对决长镜头;天工异彩精心打造出陈塘关、龙宫、昆仑山等美轮美奂又充满奇幻色彩的场景,让观众仿佛置身神话世界;朱芸编音乐工作室、天津锐音文化制作有限公司等音乐制作公司,为影片量身定制贴合剧情的音乐和音效,从紧张刺激的战斗音乐,到温馨感人的抒情旋律,都恰到好处地烘托了影片氛围。
不得不说,《哪吒 2》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它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动画电影工业从分散走向整合,从依赖国外技术到自主创新的转变。过去,中国动画公司多以承接国外代工项目为主,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如今,在《哪吒 2》的制作过程中,这些公司紧密合作,形成了完整的动画制作产业链。从前期的创意策划、美术设计,到中期的动画制作、特效合成,再到后期的剪辑、配音等环节,都有专业公司负责,分工明确,流程高效。这不仅提高了制作效率,也提升了作品的整体质量。
同时,国内动画公司在技术上不断突破,动态捕捉、粒子特效、高精度渲染等技术的应用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不再依赖国外技术支持。在合作过程中,各公司相互交流、学习,也有助于新技术、新理念的传播和应用,促进了动画制作技术和艺术水平的整体提升。
中国动画电影工业崛起
《哪吒 2》的成功,为中国动画电影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一方面,它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 IP 的巨大潜力。通过对神话故事的创新演绎,将其与现代价值观相结合,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目前,在电影领域,中国神话宇宙正在稳步构建。《哪吒》与《姜子牙》《杨戬》《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等影片实现了正向联动。未来,会有更多像《哪吒》这样的动画作品,巧妙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凭借精彩的故事和精良的制作,传播到世界各地。
另一方面,它展示了中国动画电影工业的实力,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动画人的创造力和技术水平。未来,随着更多优秀动画公司的成长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动画电影有望在国际市场上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不得不说,《哪吒 2》的成功,不仅仅是一个商业奇迹,更是中国电影工业硬实力与市场潜能的一次集中爆发。相信今后,会有更多的国产动画项目借鉴这种合作模式走向成功。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动画制作相关企业超 18.3 万家,54.65% 的相关企业成立于 5 - 10 年内。从地域分布看,北京市以 10.5 万余家动画制作相关企业位居榜首,广东省位居第二,拥有 1.9 万余家相关企业,浙江、江苏、山东紧随其后,企业数量均超过 4500 家。从企业数量不难看出,中国动画动漫行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状态。
在技术上,中国动画行业日臻成熟,前文已多有论述,在此不再赘述。在内容创作方面,创作者们不再局限于传统题材,而是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宝库,将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间风俗等元素与现代价值观和审美相结合,创作出众多富有中国特色且兼具思想深度和艺术价值的作品,精品也不断涌现。
电影方面,有表现不俗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之魔童闹海》《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白蛇:缘起》《长安三万里》《深海》等优秀影片。在漫剧方面,也有《仙逆》《完美世界》《斗罗大陆》《吞噬星空》《诛仙》《剑来》《斩神》《沧元图》《凡人修仙传》《斗破苍穹》《星辰变》《一念永恒》《灵笼》《镖人》《少年歌行》《一人之下》《妖狐小红娘》《刺客伍六七》《罗小黑战记》《大理寺日志》等几十部高口碑动漫热播,且很多都是年番。
如今,很多习惯看欧美和日韩动画动漫的观众,都开始追看国产动画动漫。不过,正如申公豹所说,“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真正扭转人们的刻板印象,赢得认可,还需要持续输出精品。(文/知顿 小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