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部队当兵 13 年,瞧见好些特别能吃苦的战士,不全是来自农村或者家庭条件差的,其实有不少家庭条件相当好的,当兵也照样能吃苦。并不是拈轻怕重、不能吃苦。
当兵这事儿,好多父母都盼着自家孩子能在部队成长,尤其家庭条件好的,因为得培养接班人呐。家里生意做得大、业务搞得大,都希望孩子以后能继承家业,所以送孩子到部队锻炼,很有必要。不少家里条件好的,基本都这么想。或者有些战士虽说来自富裕地区、大城市,可到艰苦边远地区当兵,照样能吃苦。真的,见多了你就明白。
我举个例子,2006 年,当时我在西藏军区政治部,那年五一过后,我跟副处长去一个边防团写材料。在那个边防团,我碰到一个战士,守边防哨所的。守边防哨所可辛苦了,正常一年一轮换。有个战士,好像还是个士官。当时我在团部见到他,他说自己已经守了一年哨所,还要再守一年。因为守哨所容易得雪盲,可他不想其他战士也去遭这一年的罪,就说自己再坚持一年,那其他战友就能少一个去吃这一年的苦。他这是真能吃苦啊!守边防哨所这事儿,大家可能不太清楚,真的太不容易了。
再说我觉得有些战友不太了解这些战士的心思,哪怕是普通战士,人家有这觉悟。还有训练的时候特别能吃苦的。我以前在一个步兵连队,有练四零火箭筒的。有人不乐意,说扛个四零火箭筒干啥,练练轻武器多好。但当时连队有个好像是广东珠海的战士,在步兵班学四零火箭筒。那时候打一次四零火箭筒,回来他就说耳朵嗡嗡响。要是实弹射击一次,估计两三天耳朵都听不清。真能吃苦。
其实,这名战士他家条件也不错,来自广东珠海。不过那时候,据说他们退伍回去,安置得也还行。虽说只是义务兵,好像安置得挺好。服役期间给家里待遇也不错。可那边人家里条件好,谁在乎每年给家里多少补贴啊,就是让孩子在部队成长。也不会因为孩子来自发达地区,就让他在连队当个文书,或者到营里当文书,或者去后勤养猪、炊事班做饭,正儿八经安排是在步兵班,而且学的是四零火箭筒。
还有些军官也是,特别是地方大学生入伍的军官。他们没经过军校,有时候一下子分到西藏部队,适应得还特别快。以前组织科有个干事,1998 年我们一起分到西藏。我是军校毕业的,他是地方大学毕业进来的军官。发展得挺好,跟我同一年升副营,同一年当副科长,我是宣传科副科长,他是组织科副科长。写材料特别能吃苦,能熬夜,家庭条件也不错。最后干到副师转业,安排成二级巡视员,在部队干了 30 年,一直干到 50 岁。
所以,部队里不管是战士,还是军官,能吃苦不是因为家庭条件不好,家庭条件好的,往往观念跟常人不一样,也很能吃苦的。所以咱们别戴着有色眼镜看人。
大家有没有碰到过家庭条件好的战士,在部队也特别能吃苦的?请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