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怎么喊冤钱不是都收了,人家司机受个委屈说都不能说了?”

2月24日,江苏丹阳导墅镇大华村女货车司机被当地村民拦路索要过路费的事情迎来后续。



令很多人意外的是,事件里从头到尾没露面的货主竟在事后出面,还似乎站在了村民那边。

货主表示村民并未收取自己要交的1000元,只拿了货车司机当时给出的500元。



货车司机徐女士先前说村民要收取5000元过路费,后来改为1500,现在竟又变成了500块。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司机和村民各执一词,村民也出来“喊冤”了,此事到底是谁之过?



“过路费拉锯战”

2月23日上午,货车司机徐女士载着10余吨干鸡粪前往丹阳市导墅镇大华村送货。

这本是一趟寻常的运输,却因一场突如其来的“拦车收费”演变成了全网热议的公共事件。



当时徐女士的货车在驶入大华村西野田时并未看到任何警示牌,一切如常。

但就在她送完货要驶出村时,在村口却突然被十多名村民拦下。



领头的一名五六十岁男子上来就要徐女士交5000元的“过路费”。

他声称,这条村道是村民去年集资修建的,货车通行会压坏路面,所以不给钱就不能走。

尽管徐女士强调车辆未超载、路面未见损坏,且路边无禁行标识,但村民态度极其强硬。



眼看好声好气协商无果,无奈之下,徐女士只好选择了报警。

没想到报警后,民警到场调解,村民竟将民警“赶到一边”,还喊话称“报警也没用”。



最终,在村组长介入下,费用从5000元砍至1500元。

徐女士与货主各自承担了500元和1000元,交了钱之后才被十几个壮汉放行。



因为急着送货,徐女士只好当面就将钱款结清,在村委会门口支付,村民未提供任何票据。

虽说最后自己是被放行了,但回到家之后徐女士越想越气,越想越觉得自己委屈。



怎么如今的时代自己还能碰上这么光明正大“拦路抢劫”的?凭什么要白白损失500块呢?

思来想去,徐女士决定尝试“伸冤”,并将这件事通过视频的方式发布到了网上。



结果给镇政府打电话反映情况,收到的回应却是“有待核实,不清楚是否存在个人私怨。”

更讽刺的是,徐女士发布的视频播放量达到了十几万,事情热度攀升,引来了更多关注。

她却在之后接到了来自当地民警的电话,对方要求她删除相关视频。



“这不就是典型的捂受害人的嘴吗?民警的作用就是来当个‘砍价中间商’的吗?”

一众网友纷纷替徐女士打抱不平,更有人直接冲到了镇政府和村里派出所的官方账号下质问。



然而就在舆论逐渐一边倒的时候,意想不到的“反转”又出现了......

“谁之过?”

当初徐女士表示自己和货主会分摊“过路费”,货主从头到尾都是电话沟通并未露面。



就在视频发布后没多久,有记者找到了货主,向其询问事件后续。

货主却向记者透露,自己支付的1000元“并未被村民收取”。



紧接着更有村民喊冤称收费是为了维修被压裂的村道,钱款已上交村内道路维修基金。

对着镜头,村民表示他们从一开始就没要那么多的钱,最后也就收了司机的500块而已。



村方回应称,村道确为村民自筹修建,大货车需提前协商才能通行,但未明确收费是否合规。

镇政府表态“需进一步核实”,但民警要求徐女士删除视频的举动,依旧被质疑是“捂盖子”。



有记者联系到丹阳市导墅派出所,对方却仅回应“已出警处理”,没有透露更多细节。

看起来像是“反转”的后续却在网上引发了更大范围的讨论。



先前更多网友都是在指责村民收取“过路费”的行为,痛斥这是赤裸裸的“路霸”。

村集体无权私自设卡收费,民警调解和相关回应变“和稀泥”,更是法治的倒退。



“今天收1500元默许了,明天是不是全村都能拦路要钱?”

甚至有人直接指出,村道属公共道路,收费需县级以上审批,村民行为涉嫌敲诈勒索。



但随着货主的发声和村民的“喊冤”,逐渐又有人开始站在村民这边了。

在部分人看来,自筹修路成本高,大货车碾压导致路面破损,村民索赔合情合理。



“一条村道几户人家凑钱,压坏了谁管修?”

村民自己也说,“好比你新买的一件衣服,被人撕破了,能不心疼吗?”



这么说确实也有道理,但问题在于如果是怕路被压坏,为何不提前在村口设置警示牌呢?

“农村道路维护缺资金是事实,但应通过合法程序申请养护费,而不是‘拦路生财’。”



“不管你收多收少,这事的本质在于该不该收啊,难道500块就不是钱了吗?”

实际上,这事暴露出了村民对自筹修路的维护意识强烈,却缺乏法律认知。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设卡收费。

村民若认为道路受损,应通过民事诉讼索赔,而非强制收费。



但事情发展到这,正如网友所言,估计很难再有什么后续了,徐女士要是想要回钱几乎不可能。

哪怕村民和当地民警不见得做得有多对,也只能说是花钱买个教训了。



结语

徐女士的遭遇并非孤例,近年来,多地农村因道路维护、资源分配等问题爆发冲突。

事件背后,其实是基层法治意识薄弱与民生诉求难解的深层矛盾。



村民的“喊冤”与车主的“愤怒”,本质上都是制度缺位下的无奈。

若村集体修路能申请财政补贴,若纠纷调解有法可依,这场闹剧或许不会发生。



唯有完善基层治理,让法律成为“定纷止争”的标尺,才能避免“人人皆困局中”的循环。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本文信息来源于:【中华网】【映象新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